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廈門普渡節,閩南農曆七月的重要節日

農曆七月十五日,在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道教中則叫做中元節,而在民間則稱鬼節、七月半等,我國閩南地區的家家戶戶在這個節日到來時有“做普渡”的傳統,那麼今天的老黃曆就為你介紹閩南農曆七月的重要節日--廈門普渡節。

閩南農曆七月的重要節日:廈門普渡節

老一輩人介紹,過去在廈門民間,一年中僅次於春節、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其實並不是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而是農曆七月的“普渡”。

按照閩南的說法,農曆七月是鬼月,閻羅王每年在這個月會將地獄中的無主鬼魂放出來,到陽間享用民間的祭祀,七年級開啟地獄門,直至三十才關上。在這期間,大家按照所在的街道或村落,根據約定俗成的日子輪流做“普渡”,敬祭亡魂,希望這些亡魂能夠早日脫離苦海或輪迴轉世。

而上世紀80年代的廈門港、美仁宮和江頭一帶,農曆七月十五之際還要“吃普渡”,更是到處杯盞交錯,歡聲笑語,各家各戶擺設酒席,親朋鄰里互相宴請,客人邀請的越多越光彩,越有面子,張家吃完到李家,不是過年,勝似過年。

或許會有人說,約定俗成的日子輪流做“普度”,無據可查,但其實還真有,1932年出版的《廈門指南》中有列入市區普度區分日期表。坊間還有“二三西邊,二四後保,昨天請,今日討”的說法,不過到了今天,基本上都是在農曆七月十五當天祭拜了。

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閩南家家戶戶會準備好多三牲五禮,然後在家大門口朝門對著天公,朝室內對著土地公和觀音菩薩。一般都是用八仙桌(正方形)為好,

然後桌子上擺放著三牲(豬肉、家禽、魚肉)、各種吃的、大米、麵條米粉之類的也要,白酒也是不能缺少的。有的人家的祭品,還會有一匹馬。

“普渡”時,一般是等到下午4—5點就開始點香和燒金,最後放炮。而據說舊時“普渡”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口要掛一盞燈,從七年級開始,一直長明到三十才熄,謂之“普度燈”,現在多數人已不掛了;有些人直接在門口拉個電燈,到了天黑插上電。

廈門人中元節拜祭普渡的常用祭品包括五香,炸棗、芋頭球、發糕等,同時它們也是廈門街頭巷尾特有的美味小吃。如今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廈門民間做普渡的習俗漸漸淡了,但在一些老廈門心中,普渡仍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如今在中元節這天,廈門一些寺廟(比如南普陀)或者宗祠也會舉辦普渡儀式,集中祭拜。在八市或者一些老城區裡面,也都還有著中元節當天祭拜的習俗。現在大家多住在高樓中,祭品不能放在大門口,就都放在家裡的佛龕前。

而相比起早些年的祭品,現在人們普渡時用的祭品種類更豐富了,口味也更符合現代人的選擇,一些有可能汙染環境的祭品如香燭、紙錢等,也逐漸被環保的鮮花所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