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五味粥和餃餅筒,浙江天台過年吃什麼

浙江省天台縣是“活佛濟公”的故鄉,當地的國清寺更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歷史上曾有不少德高望重的高僧在此駐錫,而天台縣歷來被贊為“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之地,當地人的生活習慣也多少受到佛教影響,例如天台當地過年時要吃的傳統美食,就與佛教有關,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

浙江天台過年吃什麼 五味粥和餃餅筒

五味粥
  正月七年級早餐,天台人家家都要吃“五味粥”。所謂“五味粥”是由紅棗、赤豆、蕃薯、毛芋、豆腐五味加入米中煮成粥,含有五穀豐登的象徵意義,並祈五福(《尚書》上所記載的五福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五味粥”還一定要由男子煮成,男為陽,表示新的一年蒸蒸日上,生活越來越美滿。一般用大鍋煮,不但正月七年級早餐夠吃,還要留一部分,用作七年級、八年級兩天吃餃餅筒時吃。

五味粥的由來,據說與佛寺僧侶新年祈禱“五福”降臨人間有關,僧侶們煮此雜羹,慢慢流傳下來,以此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一年到頭,百姓能安居樂業。

當然,天台人一般都說“五味粥”是濟公發明的,說他年紀輕時在國清寺出家後,方丈先是讓他做個燒飯和尚。其他小和尚們見寺院錢多糧多,不把豆米當回事,唯獨濟公心疼五穀,在他人歇息時,將飯粒、紅棗、芋頭、黃豆、番薯等洗淨收納。

有一年,天台因天災乾旱百姓顆粒無收,濟公請人架起千人鍋生火熬粥,在鍋中只放了七粒米、一顆紅棗、一塊豆腐、一個芋頭、一粒蓮子,倒了八擔水,燒好後,眾百姓每人果然飽餐了一頓,

據說“五味粥”就是這麼來的,時至今日,天台人還是大年七年級一定要吃“五味粥”,而且還有一個奇怪的規矩,這“五味粥”一定要家裡男人煮的。所謂一家之主,就是要主“煮”。但洗淨瀝乾的活都是女人的,男人就負責全部一股腦兒扔進鍋裡“煮”成粥。

餃餅筒
  天台人正月七年級中飯吃“餃餅筒”,夜飯吃“扁食”。

餃餅筒是天台特有而最具特色的食品,每年清明,七月半,冬至和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包餃餅筒,當作祭品和節日食品。尤其在清明節、七月半、大年夜的時候,更是不可缺少。近些年來,人們也在立夏,中秋時吃餃餅筒,招待親友的時候也有吃餃餅筒的風習。

餃餅筒吃起來又香又脆,既是充飢美味,又是下酒佳品,既可當點心,又能當正餐主食,其中最講究的稱“五虎擒羊”,堪稱宴客上品。

餃餅筒皮一般是用麥粉做的,在皮子上面放上肉片、豬肝、蛋皮、金針菇、粉絲、筍絲、芹菜等各種配料,包裹成長條形,再敷油在“鏊”上烤至兩面黃,即可食。

餃餅筒相傳也是濟公所發明。濟公在國清寺為僧,見每餐剩下很多菜餚,就把這些採餚裹在糊拉拖裡供下一餐食用,受到僧眾歡迎,而被提拔為衣缽僧。這便是餃餅筒的來歷。

TAG標籤:浙江 五味 餃餅 天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