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餃子湯圓不等閒,節氣冬至大如年

我國自古流傳的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在我國民間,更是素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足以看出古人對這一節氣的重視程度。那麼今天就來了解,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呢?冬至到來時有什麼習俗?

節氣冬至大如年,餃子湯圓不等閒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記載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那麼究竟為什麼有此一說呢?這是因為一直以來,冬至被賦予了幾種相當重要的意義,其中幾點意義,甚至是“年”都無法比擬的。

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
  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中,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徵陽氣初生,故稱“冬至一陽生”。古人還曾把冬至定為一年的開始。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冬至已經是年了。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
  從冬至開始,就進入俗話說的“數九”寒天了。也就是說冬至是“數九”的開始,這個意義就是“年”所不具備的。

“數九”又稱“冬九九”,俗稱“交九”,是我國北方舊時流行的一種雜節氣。數九寒天,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即為“出九”,“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那麼,為什麼偏偏是數“九”,而不是數二、三、四、五、六、七、八呢?這應該是與陰陽消長,陽長陰消有關。九,在古人看來是最大的數,一九、二九類推,一直數到最大數,意味著冬日的陰氣不斷消減,累至九次便到了頭,寒去春來,“春已深矣”。

舊時,我國民間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也許形式有異,或是寒梅,或是九體對聯,又或者是雙鉤描紅書法,但意思卻都差不多,都是每天填一筆,或者是一朵花,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也就大功告成了。

節氣冬至大如年,餃子湯圓不等閒 第2張

冬至是祭祀的重要日子
  相傳,冬至祭祀始於周朝。“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祈求神靈消除疫疾,減少荒年、飢餓、死亡。據古籍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漢朝稱冬至為“冬節”,官府舉行“賀冬”儀式祝賀,並且形成例行假期。“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是故官府放假休息,軍隊待命,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

唐、宋時,冬至是祭祀天、祖先的日子,皇帝要率領大臣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普通庶民百姓則要祭拜逝去的祖先。明、清時,皇帝要在冬至這天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文武百官要向皇帝呈遞賀表,相互之間也要投刺祝賀。

所以即便到了現在,南方很多地方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至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臺民間對冬至更是重視,要在這一天祭拜祖先,不回家過冬至的人,會被視為不認祖宗的人。所以冬至也就成了閤家團聚的日子;紹興民間不僅冬至要祭祀祖先,還要剪紙衣服,冬至日送到祖先墓前焚化,謂之“送寒衣”。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飲“冬至酒”,懷念逝者的同時聯絡感情。

冬至是道教元始天尊誕辰
  相傳,冬至還是元始天尊的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最高尊神,位列三清,類似於民間傳說的盤古,是傳說中的創世之祖,在冬至這天,各大道觀都要舉行盛大法會,慶賀元始天尊誕辰。

冬至適合養生進補
  冬至意味著進入數九,迎來最寒冷的天氣,《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這是因為節氣執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髮,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可見,冬至前後人們開始進補是最好時間。

冬至大如年,餃子湯圓不等閒
  冬至大如年,所以好吃的很多。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這是人們熟知的。

北方冬至吃餃子,相傳源於南陽醫聖張仲景施藥救貧的故事。張仲景還鄉時適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他看見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非常難過,就叫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施捨給百姓。百姓服食後,耳朵竟然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叫做“嬌耳”,也就是今天的餃子,久而久之形成吃餃子的習俗,連帶還有“不吃餃子掉耳朵”的說法。

冬至吃湯圓,這一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另外,冬至湯圓又叫“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