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姓氏文化淺說之孟姓世系傳承表

解讀百家姓孟姓。姓氏文化之孟姓世系傳承表一覽。孟姓,為中華姓氏之一,廣泛分佈於我國今河南、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蘇等地,明、清之際遍佈全國各地。

姓氏文化淺說之孟姓世系傳承表

孟姓文化之世系傳承

44世祖華胥氏

43世祖伏羲(配女媧)

42世祖少典

41世祖黃帝

40世祖玄囂(即少昊)

39世祖蟜極

38世祖帝嚳

37世祖后稷

36世祖不窋

35世祖鞠

34世祖公劉

33世祖慶節

32世祖皇僕

31世祖差弗

30世祖毀隃

29世祖公非

28世祖高圉

27世祖亞圉

26世祖公叔祖類

25世祖周太王

24世祖季歷

23世祖周文王姬昌

22世祖周公姬旦

21世祖魯公伯禽(姬伯禽)

20世祖魯煬公

19世祖魯魏公

18世祖魯獻公

17世祖魯武公

16世祖魯孝公

15世祖魯惠公

14世祖魯桓公

13世祖魯桓公庶長子

12世祖孟穆伯

11世祖孟文伯

10世祖孟獻子

9世祖孟莊子

8世祖孟孝伯

7世祖孟僖子

6世祖孟懿子

5世祖孟武伯

4世祖(高祖父)孟敬子

3世祖(曾祖父)廬墓

2世祖(祖父)敏

1世祖(父親)孟孫激:字公宜,配仉氏;元延三年(1316年)追封邾國公;明嘉靖九年配享啟聖祠,稱先賢;清雍正元年改祀崇聖祠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孟軻,字子輿,華夏族,魯國鄒(今山東省鄒城市)人,是孔子之孫孔汲的再傳弟子;他是中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尊稱“亞聖”;他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與孔子合稱“孔孟”,有作品《孟子》流傳後世

1世孫(兒子)孟仲子,北宋鄭和五年(1115年),追封“新泰伯”

2世孫(孫子)孟睪,鄒之處士,隱居不仕,好靜、多智慮,容貌俊儀,通五經,美詞章

3世孫(曾孫)孟寓,朝召不受,性忠厚淳樸,不驕侮人,善於與人交往,治家有道

4世孫(玄孫)孟舒,字子懷,漢朝雲中牧

5世孫孟之後,隱居不仕

6世孫孟昭,漢朝博士,博覽經史,問貫古今

7世孫孟但,漢朝太子門大夫,精易道

8世孫孟卿,漢朝淮陽太守、太傅

9世孫孟喜,字長卿,漢朝郎官

10世孫孟鎡,抱道不仕,主奉祀事

11世孫孟興,漢朝尚書郎

12世孫孟嘗,字伯周,漢朝徐令、合浦太守

13世孫孟展,字君城,不仕

14世孫孟戫,東漢濟陽太守、太常、太尉

15世孫孟敏,字叔達,東漢新郡太守;博學能文,有荷甑墮地不顧事

16世孫孟光,字孝裕,東漢講部史;蜀漢拜議郎、符節令、屯騎校尉、長魯少府、大司農

17世孫孟康,字公休,曹魏散騎侍郎,弘農太守,典農校尉,渤海太守,給事中,散騎常侍,中書令,封廣陵寧侯

18世孫孟宗,字恭武,孫吳永寧令、右御史、司空;“二十四孝”之一,有“哭竹生筍”之事

19世孫孟揖,晉朝廬陵太守

20世孫孟觀,字叔時,晉朝殿中郎、黃門侍郎,生二子:孟嘉、孟陋

21世孫孟嘉,字萬年,晉朝安西大將軍長史,江州別駕,生二子:孟懷玉、孟龍符;性無苟合,言無誇衿,為時所重

22世孫孟懷玉,晉安帝時封鄱陽縣侯,後為陽豐縣男,任江州刺史、南中郎將

23世孫孟表,字武達,南齊馬頭太守;北魏輔國大將軍、南兗州刺史、豫州刺史,因功封汶陽縣伯,散騎常侍,光祿大夫,平西大將軍

24世孫孟斌,北魏右丞相

25世孫孟威,字能重,北魏平北大將軍、光祿大夫、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

26世孫孟恂,字修仁,北魏東州太守;北周太子少師、太子太傅、車騎大將軍

27世孫孟儒,字敬業,北魏彭城王韶典;北齊文宣帝除中書舍人、東郡太守、廣平太守、太中大夫、衛將軍

28世孫孟景,隋煬帝時為膺揚將軍

29世孫孟善誼,隋朝河內通守

30世孫孟詵,唐朝鳳閣舍人、春宮侍郎、相王召為侍讀、同州刺史

31世孫孟大融,唐玄宗屢召不仕,後隱居於王屋山

32世孫孟浩然,唐朝詩人,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生二子:孟雲卿、孟庭玢(孟郊之父、孟常謙的祖父)

33世孫孟雲卿,字宜甫,唐朝校書郎,與詩人杜甫善交。生二子:孟簡、孟華

34世孫孟簡,字幾道,唐朝倉部員外郎、諫儀大夫、常州刺史、戶部尚書、御史中丞、山男東道節度使

[注:孟簡、孟華均無後代,所以把孟庭玢的孫子,即孟郊(唐朝詩人)的兒子孟常謙作為孟軻的第35世孫]

35世孫孟常謙,唐朝安州刺史、侍御史、安州防禦兵馬使,生二子:孟遵慶、孟元陽

36世孫孟遵慶,旨召不仕

37世孫孟琯,唐元和末,旨召不仕。韓文公雲:年少,禮甚嫻。手持問一編甚鉅。退披其編以讀之,盡其書無有不能。其所與友盡善之。生二子:孟方立、孟方遷

38世孫孟方立,唐朝昭義節度留守

39世孫孟承誨,後晉太府卿

40世孫孟漢卿,後周左羽林大將軍

41世孫孟貫,不仕,工於詩詞,主奉祀事

42世孫孟昶,隱居不仕,主奉祀事

43世孫孟公濟,少勵高行,不樂仕進,避契丹之亂,藏譜於屋壁,隱居東山而終

44世孫孟寧,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孔道輔守兗州,訪得孟子墓在四基山之陽,又於鳧村訪得四十五代孟寧,推薦於朝,拜迪功郎、鄒縣主簿。率領族眾,修編祖譜,主奉祀事。至此家事復興,無廢缺現象。孟氏後裔尊為中興祖,附祀故里祠。生二子:孟存、孟堅

45世孫孟存,主奉祀事,生二子:孟況、孟海

46世孫孟況,宋朝魚城教諭,主奉祀事

47世孫孟彬,宋朝臨沂縣主簿,主奉祀事,生二子:孟澄、孟沂

48世孫孟澄,仕為滕縣尹,主奉祀事

49世孫孟德成,居滕,元太宗時復其家;仕嶧州知州,為族長,主奉祀事,生三子:孟述祖、孟光祖、孟榮祖

50世孫孟述祖,主奉祀事,生四子:孟惟清、孟惟忠、孟惟敬、孟惟信

51世孫孟惟清,主奉祀事

52世孫孟之平,主奉祀事,生三子:孟思春、孟思溫、孟思潤

53世孫孟思春,主奉祀事

54世孫孟克剛,主奉祀事,無嗣

55世孫孟希文,字士煥,他是孟子的第45世孫孟堅的第九世孫孟克仁的長子,1451年授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主奉祀事;孟氏世職

56世孫孟元,字長伯,1489年承襲世職,其子孟公綮(1533年承襲世職)

57世孫孟公肇,字先文,是孟元的弟弟的兒子,1523年代襲世職

58世孫孟彥璞,字朝璽,1567年承襲世職

59世孫孟承光,字永觀,1601年承襲世職,長子孟巨集略(其子孟聞玉)

60世孫孟巨集益,字振揚,1623年代襲世職;孟聞玉長大後即讓職,朝廷改封孟巨集益為錦衣衛千戶

[注:孟巨集益,又名孟巨集譽,生一子孟聞璽,孟聞璽生孟貞仁]

61世孫孟聞玉,字尤甫,1629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62世孫孟貞仁,字靜若,1644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63世孫孟尚桂,字播馨,1716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64世孫孟衍泰,字懋東,1740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65世孫孟興銑,字起輝,未承襲世職

66世孫孟毓瀚,字鍾北,1750年承姚大宗,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注:孟毓瀚無子,由孟興銑的二弟孟興錞的兒子孟毓累為繼續人;孟毓累生孟傳槤]

67世孫孟傳槤,字國摸,1780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68世孫孟繼烺(lang),字型耀,1815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69世孫孟廣均,字京華,乙酉科舉拔貢,戊子科舉人;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欽加主事銜,晉員外郎;先後建立或修復了廟、府、林、孟母斷機堂及廟戶營三遷祠等古建築群;並支援修纂了《重纂三遷志》、《孟子世家譜》;為我們今天能看到孟廟、孟府之完整面貌,以及對研究孟氏家族的興衰成敗、沿革變遷等方面資料,均做出來了重大貢獻

70世孫孟昭銓,字伯衡,1874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71世孫孟憲泗,字法魯,光緒年間承襲世職,主奉祀事,生三子:孟慶桓、孟慶榕、孟慶棠

72世孫孟慶恆,字頌武,因早卒,未能承襲世職,由弟孟慶棠(字澤南)於光緒二十年代襲世職;至光緒三十一年(1894年)正式承襲;1935年由“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改稱為“亞聖奉祀官”

73世孫孟繁驥,字雪生,1939年承襲奉祀官;1949年去了臺灣,1990年在臺北病逝

74世孫孟祥協,1990年接任“亞聖奉祀官”,2015年在臺灣去世

75世孫孟令繼,現居臺灣

TAG標籤:傳承 世系 姓氏 孟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