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唐姓後代漫長的遷徙之路,姓氏文化

解讀百家姓唐姓。追尋歷史的遺蹟,探索唐姓後代漫長的遷徙之路。唐姓,在中國《百家姓》中排名26位。人口遍佈天下。今唐姓以四川、湖南、貴州、山東、安徽、廣西等省區居多,這6省唐姓佔全國唐姓人口60%。

姓氏文化 唐姓後代漫長的遷徙之路

唐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16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1600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16%左右。唐姓發源地當有四處:陝西、山西、豫魯(今河南、山東間地)、湖北。上述陝西、山西、豫魯三地在發展中成為唐姓繁衍中心,是唐姓主要望族所在地。

秦漢時,唐姓分佈於江蘇、江西、四川、廣東、安徽、浙江、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據載,戰國時魏國人唐雎之孫唐厲遷於沛國(今屬江蘇),唐厲四世孫唐都任臨邛(今屬四川)令,唐都之孫唐林被封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潁川(今屬河南),唐蔚之三世孫唐帽任會稽(今屬浙江)太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陽(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太守。魏晉南北朝時,社會動盪不安,北方戰火連天,唐姓人隨著南遷隊伍,更廣泛地分佈於南方各地。

此時,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在那時任孫吳政權中的尚書僕射一職,唐固三世裔孫唐彬任晉鎮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涼州(今屬甘肅)刺史張軌之女,遂把家安到涼州,唐熙之子唐鄆任前涼凌江將軍,從涼州遷居晉昌(山西定襄縣西北),後發展成為唐姓歷史上最大郡望。唐鄆之曾孫唐瑤任西涼晉昌太守、永興侯,唐瑤之孫唐褒任後魏華州刺史、唐純任後魏太原太守,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後魏涼州太守。隋唐時期,隨著河南固始人陳元光開漳入閩,唐姓人有加入者。唐雎一支有唐瑤的七世孫唐休王景任職宰相。宋元時又有唐姓人遷居南方,由北方發展而來的唐姓已是大量的居於南方了。明清時,又有唐姓人移居臺灣,遠徙海外的。

先秦時期

唐姓最初主要活動於山西、陝西、河北、河南等地。

秦漢時期

唐姓已經進入了山東、江蘇、安徽、四川、廣東等地。據史籍記載,戰國時魏國人唐雎之孫唐厲遷於沛國(今江蘇沛縣),唐厲四世孫唐都任臨邛令(今四川臨邛),唐都之孫唐林被封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潁川(今河南登封),唐蔚之三世孫唐帽任會稽太守(今浙江紹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陽太守(今安徽當塗)。

魏、晉、南北朝時期

社會動盪不安,北方戰火連天,唐氏族人隨著南遷隊伍,廣泛地分佈於南方各處。此時,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任孫吳政權中的尚書僕射一職,唐固三世裔孫唐彬任晉鎮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涼州刺史(今甘肅涼州)張軌之女,遂把家安到涼州,唐熙之子唐鄆任前涼凌江將軍,從涼州遷居晉昌(今山西定襄),後發展成為唐氏歷史上最大郡望。唐鄆之曾孫唐瑤那時任西涼晉昌太守、永興侯,唐瑤之孫唐褒任後魏華州刺史、唐純任後魏太原太守,太原發展成為晉陽郡,唐氏重心。

唐純之子唐令世,唐令世之子唐靈芝,為壽陽令。唐靈芝之子唐邕,字道和,北齊尚書。唐邕三子唐羲,唐鑑,唐懿。唐羲隋府州刺史,唐鑑為武賁郎將,唐鑑之子唐儉,字茂約,唐尚書特進莒國公。唐儉弟唐憲,字茂彝,終金紫光祿大夫。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後魏涼州太守。南朝齊國時有三吳地區農民起義首領唐寓之,曾攻佔錢塘(今浙江杭州),後稱帝,國號吳。可見,晉朝時,唐姓已是湖南的著名大姓,甘肅、浙江等地也有唐姓的聚集點。南北朝時期的唐氏族人已相當廣泛地分佈於大江南北的許多地方。

隋、唐兩朝時期

河南固始唐氏族人隨陳元光開漳入閩。唐雎一支有唐瑤的七世孫唐休王景任職宰相。

宋、元兩朝時期

又有唐氏族人遷居南方,由北方發展而來的唐氏已是大量的居於南方了。宋朝有晉昌唐氏族人隨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寧都,後遷福建永定,廣東潮陽,大埔,又有遷梅州及廣西者。明、清兩朝時期,又有唐氏族人移居臺灣,遠徙海外的。至此,唐氏族人足跡遍佈中國大地。在清朝時期,閩、粵唐氏族人有的移居,進而又有人遠徙海外,如當代“航運大王”印度尼西亞華人唐裕等。

今丹東鳳城鳳山鄉滿族他他拉部唐氏族人隸屬正紅旗滿洲,明崇德年間奉旨駐守奉天府(今瀋陽)新城堡,後其世祖他他拉·古巴達奉命移駐鳳凰城城東村,後裔今散居於鳳城草河、岫巖靈溝等地。宋朝時期號稱“五豸唐門”有:唐肅、唐詢(唐肅之子)、唐垧、唐介、唐淑問(唐介之子);唐垧後裔居於廣西全州、廣西灌陽、四川廣安嶽池、綿陽安縣、重慶等地;唐介後裔居於廣西玉林、桂林、廣東、四川廣安、四川綿陽、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湘潭唐氏

始祖義華公,字國珍,行二,世居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洗馬池四排樓下,仕元永州太守,至正15年(1355)掛冠歸里,舟過潭之昭陵,偶值風阻,挈家泊岸十里許而居,至四派衍為芳、源兩房。清康熙26年(1687)建宗祠於虎嘯壩。清初纂成墨譜,康熙57年(1718)續修,乾隆12年(1747)三修,乾隆35年(1770)四修,道光2年(1822)五修,咸豐8年(1858)六修,光緒28年(1902)七修。字派:(自十八世始)作述昭先澤,聲名起繼賢,傳家貽令緒,樹德務心田。

唐姓人口分佈比例

宋朝時期,唐姓大約有37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8%,名列第四十四位。唐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約佔全國唐姓總人口的31.8%。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四川、湖北、浙江、廣西,這五省唐姓大約佔唐姓總人口的78%,其次分佈於江蘇、河南、安徽,這三省的唐姓又集中了16%。全國形成了以川鄂湘桂、蘇皖浙為中心的兩大唐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唐姓大約有51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55%,為明朝第四十一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唐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湖南仍為唐姓第一大省,但比宋朝時減少了近一半,約佔唐姓總人口的17.3%。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浙江、江蘇、廣東,這四省唐姓又集中了24%。宋元明期間,唐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湘川、蘇浙皖贛、粵桂三大塊唐姓人口聚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