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良渚玉器的泌色鑑定介紹,漲眼力

這期良渚文化帶來的是良渚玉器的泌色鑑定介紹,由於仿製品選用的質料和良渚古玉選用的質料相差甚大,所以光從質料方面來看,就有不少地方可供鑑定時參考。接下來,跟隨小編詳細瞭解良渚玉器的泌色鑑定吧!

漲眼力!良渚玉器的泌色鑑定介紹

由於仿製品選用的質料和良渚古玉選用的質料相差甚大,所以光從質料方面來看,就有不少地方可供鑑定時參考。首先,是玉料硬度上的差別。良渚玉器所採用的軟玉硬度在摩氏6~6.5度,雖經千年埋葬,或多或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沁蝕,但其表面除完全受沁成白色石膏狀剝裂的硬度較低外,其餘部位經陰乾脫水後硬底基本維持在原有水平,一般的鋼質刀具很難刻入。而仿製者雖對其表面進行了做舊仿沁,使其特徵跟出土的古玉相近,但硬度這一玉料本身具有的特徵,卻很難瞞天過海。

第二是玉器在透明度、光澤和顏色上的差別。透明是指玉石透過光的能力。鑑別透明度,通常以2毫米為厚度標準,但我們鑑別良渚玉器時,厚度以玉器厚度或邊壁厚度為準,通常是2毫米至10毫米間。

光線也不是指自然光,而是借用檯燈或手電的聚光。光澤是指玉石表面反射光的強度,我國傳統的玉石絕大多數是玻璃光澤。關於良渚古玉的選料,我們前面已經談及,其軟玉系列的玉器主要有兩類。一類未沁前可以上海福泉山9號墓出土的那件玉琮為代表,湖綠色,若迎檯燈光或貼外壁打亮手電,光線能完全透過。

微沁而未完全失透的有反山12號墓出土的玉鉞,瑤山2號墓出土的冠狀飾等,檯燈光或手電光能部分透過。上述兩種狀況的仿製品,可能是選料和做舊都存在相當難度的緣故,目前市場上較少見到。這種玉料在完全受沁的情況下,即成為古董界所稱的“雞骨白”。其實,“雞骨白”是一種泛泛的稱謂,特指這種受沁失透的狀態,實際上玉器呈現的色彩有黃白色、白色、青白色、淡黃色等多種,這種“雞骨白”的玉器都不能透光。

漲眼力!良渚玉器的泌色鑑定介紹 第2張

但玉是多種礦物的集合體,組成玉的各類礦物在同樣埋葬環境下受沁的過程和程度也並不完全一致,因而,在“雞骨白”玉器的表面,肉眼常可看到許多小如芝麻大至豆瓣的大小不一的晶點。若用手電光貼在玉器邊沿部位的這種通常為紅褐色的晶點上,可看到透光。這是任何仿製品上都不能見到的現象。

另外,仿製品雖有采用硬度較大的半透明玉料製成的,經做舊仿沁,表面已呈雞骨白,但並未深入骨裡,所以在手電光照射之下,仍能透光。目前,瓶窯一帶仿製的良渚玉器仍以“雞骨白”為主,但個別作坊已採用了硬度較大的玉料,主要是來自遼寧岫巖和河南南陽的綠色玉料,利用色澤相近,硬度相近的質料特點,成器後稍作染色仿沁,來仿製桐鄉、海寧一帶出土的半綠半黃的半透玉器,市場銷路看好,仿製良渚玉器中第二種質料的玉器在市場上不多見,這種沁前為不透光的暗綠色,沁後五色斑駁的玉器,其玉料的獨特性,使仿製者很難仿得逼真。

良渚古玉,特別是反山、瑤山、匯觀山、橫山等地出土的玉器表面,常有薄薄一層緻密的“面膜”,如同髹了一層透明的生漆,呈現出極強的玻璃光澤。這層“面膜”是製作拋光和幾千年出土埋受沁的結果,也是任何仿製品不可能模仿出的特徵。有些仿製品雖拋磨仔細,玻璃光強烈,但與真正良渚玉器的玻璃光澤相比,仍有較大的感官上的區別。仿品的玻璃光澤來自玉器表面,跟古玉發自骨裡的強烈而柔和的光澤相比,顯得浮躁和刺眼。

從質料上鑑定良渚玉器還可使用比重液測定的方法,透閃石——陽起石系列的軟玉,雖多經沁蝕,但其比重仍保持在2.96~3.17,而岫巖玉的比重為2.5~2.8,南陽玉的比重為2.5~2.9,若用比重為2.95的四溴甲烷重液測試,則軟玉沉於液底,而岫巖玉或南陽玉都浮於液表。使用比重液鑑定小件的良渚玉器是快捷有效的方法。

TAG標籤:良渚 泌色 眼力 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