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北京老字號餐館的文化及背景

北京文化中不光有世界知名的名勝古蹟,還有一些聞名遐邇的老字號,這些老字號分別有餐館、小吃、茶以及穿戴。這些老字號都是歷史悠久,世代傳承的技藝。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北京老字號餐館的文化就背景,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老字號餐館的文化及背景

餐館
  東來順飯莊
  建立年代:1903年
  招牌菜:涮羊肉片、手工切羊肉、肥牛、芫爆散丹
  東來順改良了涮羊肉的器具,並以選料精、加工細、佐料全、火力旺的獨到之處,成為京城涮羊肉之冠。

鴻賓樓飯莊
  建立年代:1853年
  招牌菜:烤鴨、紅燒牛尾、紅燒蹄筋、沙鍋羊頭
  鴻賓樓是久負盛名的清真風味飯莊,被美食家、穆斯林和社會各界譽為“京城清真餐飲第一樓”。

烤肉季飯莊
  建立年代:1848年
  招牌菜:烤羊肉、炸亨大蝦、雞米海蔘、松鼠桂魚
  烤肉季主營北京烤肉和清真炒菜。“烤羊肉、觀景、賞荷”被視為烤肉季烤肉“三絕”。

暢飲
  信遠齋:酸梅湯
  建立時間:1740年
  信遠齋的酸梅湯按照清宮御膳房方法進行加工製作。每到夏季,用特製的木冰箱冰鎮酸梅湯出售。酸甜香濃、清涼爽口。

吳裕泰:茶
  建立時間:1887年
  徽州歙縣人吳錫卿創號,自採、自窨、自拼,形成了香氣鮮靈持久,湯色清澈明亮的獨特茶口味。如今還推出花茶、抹茶冰激凌,秒殺洋快餐。

小吃
  稻香村
  建立時間:1895年
  南京人郭玉生在前門大柵欄的“稻香村”食品店。由於製作精細考究,甜鹹相間,一反北方食品味重色深的習慣,很快贏得北京人喜愛。如今仍售賣各式糕點熟肉。

王致和
  建立時間:1669年
  王致和是安徽仙源縣舉人,1669年進京會試落第滯留京城,為謀生計做起了豆腐生意,“王致和”臭豆腐以其細、膩、鬆、軟、香倍受鍾愛。

穿戴
  瑞蚨祥
  建立時間:1876年
  1876年年僅25歲的瑞蚨祥掌門人孟雒川在大柵欄開店,到清末民國初年,瑞蚨祥已成為北京最大的綢布店。經營綢緞、呢絨、棉布、皮貨、化纖、民族服裝服飾。

盛錫福
  建立時間:盛錫福始創於1911年
  王府井大街盛錫福帽店是北京著名的老字號,最早它是天津盛錫福總店的一個分號。盛錫福帽子以其用料考究、手工製作、做工精細、品質優良而著稱。

戴月軒
  建立時間:1916年
  戴月軒筆店創始人姓戴字月軒,每製作一支湖筆要經過多道工序,達到內優外美、筆頭尖、齊、園、健四大特點,支支有筆鋒,深受書法家和畫家的信賴。

北京老字號餐館的文化及背景 第2張

遠在3000多年前,北京地區即成為周朝的封國--燕國的都城。漢唐以後,為北方重鎮,成為當時經濟貿易的樞紐。公元1125年,金滅遼後,正式在北京建都,稱中都城。此後,元、明、清三朝,均定都北京,使這裡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北京作為我國六大古都之一,中華多民族文化在這裡創造出了燦爛的人文景觀,而其中“老字號”商貿文化現象,就是這人文景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老字號”的誕生,源於商貿的興盛。明定都北京後,永樂年間修築了“內城”,嘉靖年間(1553年)又加築了“外城”,基本形成了北京數百年的城市格局

當時,大運河航運直達城內,陸路交通,四通八達。全國客商雲集而至,形成了以“西單、東四、鼓樓前“為鬧市的商貿中心。

據《明宣德實錄》記載,為活躍京城商貿,曾從南京動遷2.7萬商戶,於前門、鼓樓等地“招商居貨”,建店置鋪,使各地商貨於京產銷。如今的蘇州衚衕、鎮江衚衕、陝西巷、山西街等,這些自明初至今未改的地名,印證了這一舉動。這時一些間鋪的“字號”也隨之產生。據傳,由明宰相嚴嵩寫匾牌的“鶴年堂”藥店、“六必居”醬園,是至今仍經營的“老字號”,已有近500年曆史了。

清康熙、乾隆、嘉慶年間,北京的商貿經濟發展到鼎盛時期,如今馳名中外的老字號:“月盛齋”“清真醬牛羊肉馬家老鋪”、“烤肉宛”清真飯莊、“同仁堂”藥店、“馬聚源帽店”、“榮寶齋”及“湖廣會館大戲樓”等,均在那一時期聲名漸著,且數百年不衰。北京800多年特有的古都經濟中心的優勢,使眾多老字號得以生存發展,成為全國老字號著名而集中的地點之一。

“老字號”不僅是一種商貿景觀,更重要的是一種歷史傳統文化現象。“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使“全聚德”成為北京的象徵。而京城民間“歇後語”,如“東來順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嘗過”、“同仁堂的藥--貨真價實”、“砂鍋居的買賣-過午不候”等,生動地表述了這些“老字號”的“品牌”特色。

北京老字號餐館的文化及背景 第3張

北京作為數朝古都和新中國的首都,歷代名人幾乎都在這時留下了蹤跡,而許多“老字號”都與這些歷代名人有著種種干係。遠至封建時代的皇帝重臣、學人名士,近到當代的國家領袖、社會名流,都為“老字號”增添了獨有的色彩,使北京的“老字號”,成為“京城文化”的一脈。一些“老字號”,已經編成了書,演成了戲,他們的故事,家喻戶曉。“老字號”已成為北京的特色文化現象。北京是一個多民族文化融匯的大都市,北京的“老字號”並非“土生土長”。

大多數“老字號”都是山南海北、全國各地的人在京建立的,他融匯了各地、各民族的特色,形成了一種“大商業”景觀。這裡既有蘇杭的綢緞、安徽的茶葉、江西的瓷器、廣州的海貨,也有山東的飯館、東北的烤肉、山西的藥店、山東的糕點。無論何方人士,來到京城,不僅能尋找到家鄉特色的“老字號”。

正是這些不同特色的“老字號”,匯聚成了京城“老字號”大商業文化的魅力。“老字號”在形成發展過程中,創出了獨特的經營之道,成為一種知名“品牌”。這種“老字號”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它的含金量是難以估算的。過去,北京人有“頭戴馬聚源,腳蹬內聯升,身穿八大祥”一說。這就是品牌的魅力。

可惜,對“老字號”的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認識的。“文革”中,曾一度將這些老字號更名換姓,其經營特色也被“批判”掉,使“老字號”受到慘重損失。

新時期以來,大部分老字號都恢復了原名,各自挖掘傳統品牌優勢,走上發展之路。近些年來,有關部門對“老字號”的繼承和發揚,做了積極大量的工作。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老字號”的市場競爭優勢,正越來越顯現。

開展對京城“老字號”傳統文化的研究,繼承和發揚“老字號”的特色經營之道,激發“老字號”在市場競爭中的活力,讓“老字號”成為京城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

TAG標籤:餐館 北京 老字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