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手抓羊肉,銀川地道小吃

我們都知道在藏族還有回族等等這些少數民族的傳統菜餚裡面都有手抓羊肉這一經典美食。而作為回族自治區的首府銀川,自然流行著這一道傳統的回族菜。雖然各地都有手抓羊肉,但是風味有完全不一樣,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銀川文化中的手抓羊肉是如何的吧。

銀川地道小吃: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我國西北蒙、藏、回、維等民族喜愛的傳統食物,手抓羊肉,相傳有近千年的歷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種,即熱吃(切片後上籠蒸熱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後直接蘸精鹽)、煎吃(用平底鍋煎熱,邊煎邊吃)。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羶、色香俱全。

歷史起源
  《說文》中說:“羊,祥也。”《周禮·夏官·羊人》記:“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飾羔。”羊在古時被賦予成為吉祥的象徵和重要的祭祀食品。《本草綱目》中也說,羊肉是大補之物,能比人蔘、黃芪。

手抓羊肉源遠流長,是生活在我國西北的蒙、藏、回、維等民族喜愛的傳統食物。在漫長的歲月中,手抓羊肉原本只在西北少數民族聚居的高原和草原的帳篷間被牧民們食用,城市裡極少見,名流視之為難登大雅之堂,不屑一顧。

手抓羊肉真正成為馳名全國的美味是20多年前的事。據說,有一位頗有膽識的東鄉人率先在臨夏市一條偏僻的小巷子裡掛起了“東鄉手抓羊肉”的牌子。一時間,如萬馬奔騰,手抓羊肉的香味四處飄溢到了周鄰各縣,又風靡了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呼和浩特等城市。

寧夏手抓羊肉
  城鎮飯館烹製手抓羊肉,先把羊肋條肉剁成大塊,下鍋煮至半熟去盡浮沫撈出,再取洋蔥、辣椒,留一大片洋蔥,其餘剁成末;辣椒剁碎,將肉塊擺放盤中,上放洋蔥片並撒少許精鹽,入籠篜爛取出,潷湯,湯入炒勺上火燒開,下洋蔥末、辣椒末、胡椒粉、鹽,調好味澆在肉上,請客人享用。

 吃肉時,或用手抓、撕、食,或用藏刀割食,故名。一般就地宰殺,扒皮入鍋,待水開鍋,撈出即食。肉赤膘白,肥而不膩,油潤肉酥,質嫩滑軟,十分可口。一般到藏家,主人先將羊尾巴給客人,然後他人才能手抓。又有“女婿吃羊脖子”的習俗。

在牧區,手抓羊肉的烹製仍保持其原始的風味:把新鮮的羊肉放入鍋清燉,有的只放胡椒、薑片,不放食鹽,有的什麼佐料也不放,肉燉至七八成熟即撈出食用。主人把熱氣騰騰的羊肉裝在精緻的大盤子中,盤邊放著十五釐米左右長的割肉小刀。

這小刀富有民族特色,把柄鑲嵌雕飾著花紋的圖案,其中以英吉沙小刀最為著名,鋒利無比,用小刀割下肉片,手抓肉片蘸鹽食用,有的人家給客人一隻小盤,請客人把割下的肉片裝在小盤蘸鹽吃。這種古樸的,獨特的,帶有原始風趣的吃肉方式,會使您想起江南塞北的古風人俗,在您思想的海洋裡激起陣陣漣漪,引您遐想、懷戀、憧憬和陶醉,從而使您對新疆草原的豐饒,新疆各族人民的熱情好客,產生一種景慕緬懷之情。

TAG標籤:銀川 地道 小吃 羊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