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袪溼氣最好的方法是食療

現代人生活不規律,經常熬夜,吹空調,冬天不注意保暖,飲食不規律等等因素導致體內溼氣重,體內溼氣重的人,會出現一系列的不適症狀,比如腦袋昏昏沉沉、四肢乏力又僵硬、關節沉重又痠痛、大便不成形、消化不良、食慾差等。那麼如何用食療來達到祛溼的效果呢?袪除溼氣,食療是最好的辦法,一起和食療養生來看看吧。

袪溼氣最好的方法是食療

想要防止溼邪的侵襲,生活中要做到經常開窗通風,避免雨淋,不要在溼地長時間坐臥,汗溼的衣服要及時更換等。除此之外,可以多吃一些祛溼的食物,比如豆類。綠豆、扁豆、四季豆、豌豆、赤小豆等都有健脾利溼的效果,即可以烹製菜餚又可以煮成粥食用。煮粥時最好選擇薏米,薏米是嶺南的特產,又叫薏苡仁。

關於薏米祛溼的功效,我們的先人在兩千年前就已經認識到了。據《後漢書》記載,東漢名將馬援曾領兵征討交趾。由於南方天氣溼熱,許多將士都染了瘴氣生了病。後來經過當地人的指點,他讓將士們食用薏米,結果將士們的病很快就好了起來。可見從那時起,薏米祛溼的功效就已經得到人們的肯定了。

眾多的豆類當中,又以赤小豆的祛溼效果為佳。赤小豆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紅豆,古代又稱“小菽”、“赤菽”。國人食用紅豆的歷史久遠。李時珍就說過,赤小豆“可煮可炒,可作粥、飯、餛飩餡並良也。”古代人們甚至將其當做糧食食用。

中醫認為它有利水消腫、強健脾胃的功效。且紅色入心,所以赤豆補心的效果也是很好的。煮粥時每樣抓一把,然後放入鍋裡煮,熟後就會美味可口的薏米紅豆粥了。每天來上這麼一碗,夏天就不用愁溼氣來擾了。

另外,多吃苦也有祛溼的效果。《黃帝內經》有“脾苦溼,急食苦以燥之”的九字箴言。“苦為火味,故能燥也。”什麼是苦味食物呢?如苦瓜、萵苣、苦菜、苦筍、仙人掌、野蒜、枸杞苗等都屬於苦味食物。其中苦瓜是最常見也是最受歡迎的苦味菜蔬了。民間傳說,苦瓜有一種特性,就是“不傳己苦與他物”,苦瓜與任何菜蔬合炒都不會把苦味傳給對方,所以苦瓜有“君子菜”的美稱。

民間甚至有諺語:“人講苦瓜苦,我說苦瓜甜,甘苦任君擇,不苦哪有甜。”炎炎的夏天,人又愛上火,多吃些苦瓜可以洩心火,從而使頭腦清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苦味食物不可食用過多,否則就會“皮槁而毛撥”。另外苦性偏涼,對於脾胃虛弱或是胃病患者而言,就更不宜多“吃苦”了。總之,一切以適量為宜。

《黃帝內經》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說法。名醫張景嶽也提出“蓋氣味之正者,穀食之屬是也,所以養人之正氣”。正所謂藥補不如食補,近在咫尺的未必不是另一種風景。所以,今夏養生就從關注我們的飲食開始吧!

TAG標籤:食療 溼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