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茅臺酒的歷史故事,中國第一名酒

茅臺酒獨產於中國貴州,是漢族的特產酒,有著“國酒”之美譽,是中國最高階的白酒之一。茅臺酒文化源遠流長,據史載,早在公元前135年,古屬地茅臺鎮就釀出了使漢武帝“甘美之”的枸醬酒,盛名於世。

中國第一名酒:茅臺酒的歷史故事

毛與茅臺酒
  不少人都知道,毛並不喜歡飲酒,但不善飲酒的毛對茅臺酒卻十分關心。
  有著國酒美稱的茅臺酒在國內外享有巨大聲譽。有些人為了進行仿造,採用化學、物理、生物等是幾種最先進的現代化科研手段,對茅臺酒乃至茅臺酒生產地的水文、地理、植物、氣象一一進行了全面的反覆的研究,企圖破譯茅臺酒的釀酒祕方,但卻一無所獲。

50年代,在一次會議的間隙,毛領袖把當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周林請到了自己的身邊,親切地拉著他的手,用一口地道的湖南腔問道:“老周,你不是貴州仁懷人嗎?你給我說說,你們的茅臺酒究竟是用什麼神水搞的?那麼香,那麼美,讓那麼多人神魂顛倒地在研究它?”
  老家距茅臺鎮僅有10多公里的周書記回答說:“領袖,哪有什麼神水,就是用您長征四渡赤水的那個水搞的。”
  毛領袖聽後爽朗一笑說:“對我是不是也保密啊?”“對領袖哪有什麼密可保。”
  聽到這裡,毛領袖高興地說:“果真如此那就太好了!既然有這麼多的神水,茅臺酒,為何不搞它個一萬噸呢?”
  東方旋風
  周領袖日內瓦會議成功靠“兩臺”
  一代名相週一生最重“茅臺”,最關心“茅臺”,也深受茅臺人民的敬重和愛戴。他一生與茅臺酒有說不完的故事,這裡只摘取他用茅臺酒作為外交的一朵浪花。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兩個多月後,美國軍隊在仁川登陸,越過三八線,中國的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中朝兩國軍隊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聯合國十六國軍隊整整打了三年,終於迫使他們坐下來在停戰協議上籤了字。
  1954年4月,為了解決停戰後的朝鮮統一問題,為了和平解決印度支那問題,周領袖率代表團前往瑞士日內瓦出席國際會議。
  這是新中國負責人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第一次正式亮相,引起了輿論界極大興趣。相繼到達日內瓦的有那時候世界風雲一時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其中有: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英國外交大臣艾登,法國外交部長皮杜爾。
  茅臺酒藍鑽500ml新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國際會議,使一直不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在事實上不得不認可中國的國際地位。
  對國家負責人兼外交部長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周領袖,外國記者說:這是一個年輕的紅色外交家率領著一批更為年輕的紅色外交家。不久,他們才從周領袖傳奇生涯的簡歷中,知道他是中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
  周領袖在日內瓦會議上,以驚人的智慧和才能,積極靈活的展開外交。在會議召開的第二天,便以中國代表團的名義舉行了招待會,招待各國代表、新聞記者和國際友人,茅臺酒以其優秀的品質,一下子成了宴會上的話題。賓主十分高興,在品評著茅臺酒中頻頻舉杯溝通感情,茅臺酒在與會國家的代表中出盡了風頭。
  在和西方國家代表脣槍舌戰的時候,《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部充滿人情味的中國戲劇片也成了日內瓦會議場外的熱門話題。為了讓西方人瞭解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感情,周領袖把片名翻譯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隨後又送給了住在萊蒙湖畔的電影藝術大師卓別林(卓別林也是在這次會上第一次喝茅臺而把它稱為“真正的男子漢喝的美酒”)。
  因此,雲集日內瓦的外交官們感慨地說:周領袖不僅用藝術促進了外交,同時也把外交變成了一門藝術。
  回國後,周向黨中央彙報時,感慨頗深地說:“在日內瓦會議上幫助我們成功的有‘兩臺',一臺是’茅臺',一臺是戲劇《梁山伯與祝英臺》。”

首相醉茅臺
  1984年12月19日下午5時許,中英兩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舉行簽字儀式並發表聯合宣告,這是關係香港前途的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刻。應邀前來參加這次簽字儀式的有一百零一位香港各界人士,整個中國(包括香港五百多萬市民)和世界,都從熒屏上觀看了中英關係史上閃光的一頁。
  茅臺酒金鑽500ml代表英方參加簽字的儀式的,是被稱為“鐵娘子”的英國首相瑪格莉特撒切爾夫人。這位1982年9月22日以第一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英國首相而載入史冊的世界政壇風雲人物,首次訪華時對香港問題還猶抱琵琶半遮面。

中國第一名酒:茅臺酒的歷史故事 第2張

如今,作為打破藩籬的探路人之一,她雖年過花甲,卻依然風姿綽約,在簽字儀式結束之後步履輕盈,十分瀟灑的走進宴會廳。按照慣例,宴會用的自然是茅臺酒。

也許是撒切爾夫人心裡高興,也許是她首次訪華時對茅臺酒好感猶存,心有嗜焉,在賓主熱烈友好的氣氛中她竟連連舉盞乾杯,以至於有些飄飄然起來,嘴裡說著“好酒,好酒!我沒醉”。

香港總督尤德爵士一看不妙,擔心撒切爾夫人喝多了會鬧出笑話,便和英國駐華大使伊文思攙扶她回釣魚臺國賓館休息。撒切爾夫人步出宴會廳,抬腳下漢白玉石梯的時候,突然推開了攙扶她的尤德爵士和伊文思,要回頭看一看北京人民大會堂的風采。

當她抬頭看著高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莊嚴肅穆的人民大會堂,不知是情緒激動,還是“鐵娘子”不敵茅臺酒的威力,她踉蹌了一下,差點摔了一跤。說時遲那時快,伊文思和尤德趕忙將撒切爾夫人扶了起來,使只想著搶拍這個鏡頭的各國記者連聲說“可惜”。
  後來,美聯社專門報道了此事,敏感而善炒作的記者,說撒切爾夫人因喝茅臺,醉倒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徽下面……

電話調酒
  毛領袖送金日成“茅臺”
  在茅臺酒廠集團公司,珍藏著數張毛領袖和外賓用茅臺酒碰杯的照片。其中,有兩張是毛領袖和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首相金日成碰杯的鏡頭。這兩張照片正好拍攝角度相反,但金日成面帶笑意,微露白齒,虔誠而敬重毛領袖的神情清晰躍然。

毛領袖沉穩睿智的目光停留在杯上,卻又分明在感受著金日成注視和問候的眼神。他的大手輕握著盛滿茅臺酒的高腳玻璃杯,自然微舉對著金日成熱情伸出的酒盞,一切盡在不言的特定歷史環境中。這是一張60年代的照片。
  毛領袖和金日成,是朋友,是戰友,是同志,也可以說是酒友。因為金日成喜歡喝茅臺酒,毛領袖投其所好,便送他茅臺酒。
  那時1973年3月,春光明媚的季節。金日成向毛領袖提起了茅臺酒,毛領袖心領神會,一個電話到中央軍委,指定要1952年生產的茅臺酒三箱,速用飛機送北京,兩箱送金日成,一箱留在中央。
  毛領袖的話,發往中央軍委,等於是十萬火急的命令。這命令從中央軍委出發,那就是軍令如山倒,立即變成電波傳到貴州,傳到茅臺酒廠,誰敢怠慢,軍法不容。
  為什麼毛領袖指定要1952年生產的茅臺酒呢?
  應該說,毛領袖對茅臺酒的深刻印象,當始於1935年。因為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經茅臺,他喝過茅臺酒,這正是他政治生涯的關鍵時期。茅臺酒助紅軍長征勝利立了功勞,毛領袖也因領導四渡赤水的勝利而彪炳史冊。那毛領袖在1973年時為什麼對1952年的茅臺酒印象深刻呢?

1952年人民政府才合併和接管三家酒廠,剛剛恢復生產,年產量也不高。原來,是茅臺酒於1952年在全國第一次評酒會上一舉奪魁,名列全國八大名酒榜首。毛領袖指明要金榜題名的1952年生產的茅臺酒,不難想象,他記憶之精確和對茅臺酒印象的深刻。
  “火燒”白宮
  1972年2月底,尼克松與周領袖簽訂中美上海《聯合公報》後返回華盛頓。訪華的成功使他興奮不已,周領袖燃酒的即興表演亦縈於腦際。他向女兒特里西婭講述訪華的趣味時,也想讓她領略茅臺酒的“厲害”。

他把一瓶茅臺酒倒進碗裡點著了火。豈知藍色的火焰跳躍著,越燒越旺,竟不熄滅,不一會便將盛酒的碗燒炸開。冒著火焰的茅臺酒霎時流滿了桌面,使這個“美國第一家庭”的全體成員大為驚駭,手忙腳亂的奮力撲救,才把這場“火災”撲滅。

事後,基辛格曾幽默地說:“撲滅這場火是防止了一場國家的悲劇。否則的話,尼克松政府會提前收場。”就在1974年和鄧領袖會談時,基辛格還提到這件事,並意味深長的對鄧領袖說:
  “你知道嗎?┅┅所以說你們差點燒掉白宮。”
  尼克松想效仿周領袖作燃酒的表演,卻忽視了量的多少這個實質問題。周領袖點的是一小杯,尼克松燃的卻是一大碗,難怪“茅臺”能讓尼克松一家大為愕然的充當消防隊員了。

【結束語】酒本身代表著一種文化,其釀造過程又是一門藝術,而茅臺酒恰如其分的將文化與藝術結合而成。歷經歷代國家負責人的重視,茅臺酒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白酒地位,享譽海內外。

TAG標籤:歷史 茅臺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