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世界飲食文化之世界三大飲料是什麼

不同的國家在飲食上面都有著各自的特色和偏好,在飲食文化中,茶飲品與咖啡和可可並稱為世界三大飲品,當然是無酒精飲品類的。那麼作為世界三大飲品他們都有哪些特色呢?又為何會能成為世界三大飲品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自然清新的茶香、刺激興奮的可可海域就是那濃郁浪漫的咖啡,他們各自的特點,希望大家喜歡。

世界飲食文化之世界三大飲料是什麼

茶為世界三大飲料之首,從營養成分等各方面上說綠茶都為最多。茶是茶樹或茶樹新梢芽葉加工品的統稱。茶樹為山茶科,屬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國家。茶的古稱其多。如荼、詫、檟、苦荼、茗等在古代有的指茶樹,有的指不同的成品茶。至唐代開元用間(公元8世紀),始由“荼”字逐漸簡化而成“茶”字,統一了茶的名稱。世界各國“茶”字的讀音大多由“茶”、“檟”、“詫”以及“荼”等的音韻轉變而來。

中國自古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雖無可稽考,但可說明知茶百用為時甚早。唐代陸羽在其所作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稱:“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不但描述了茶樹的形態,而且指出茶產於中國南方。

並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傍時浸俗,盛於周朝。”,茶葉作為藥用,記載最早是《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矍爽,不昏不睡。”《吃茶養生記》中記載有:“茶也,養生之仙藥,延年之妙術也……”。

東漢《桐君錄》中:“南方有瓜蘆木,亦似茗,至苦澀,取為屑茶飲,亦可通夜不眠,煮鹽人但資此飲。”上層社會把茶作為飲料是從周武王以茶代酒開始。在《封氏聞見記》中:“開元太山有僧大興禪教,人人煮茶驅睡,致使人人相仿效,逐成風俗。”到了漢代茶已成商品漢代王褒的《僮約》中:“烹茶盡具”,“武陽買茶”等記載了我國最早的茶葉市場。到了唐宋時期飲茶已經普及到平民百姓,宋王安石雲:茶之為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無。

根據找到的大量實物證據和文史資料顯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飲茶的習慣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人們普遍認同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在歐洲,可笑的英國人說飲茶的習慣不是中國人發明的,而是印度,1823年,一支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所謂的野生的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為茶的發源地在印度。

但是有人指出這些茶樹種其實是英國人從中國偷過去栽種的,而且在幾千年的茶歷史中在印度從未發現過有野生茶樹,也沒有人在當地製茶,怎麼這麼巧,侵略東南亞的英國人一來就有野生茶樹了。而且他們都犯了一個最基本的邏輯錯誤,包括茶樹植物在內的其它植物是一直都存在的,甚至比人類的歷史都要長,不能說哪裡有茶樹,哪裡就是製茶、飲茶的發源地。

人類製茶、飲茶的最早記錄都在中國,最早的茶葉成品實物也在中國。根據可靠地考古發現,中國才是飲茶的真正發源地。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而且年代更為久遠。在浙江餘姚田螺山遺址就出土了6000年前的古茶樹,按照英國人的邏輯,浙江的發源地身份就更加可信了。中國的野生大茶樹集中在雲南等地,其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茶葉由我國的雲、貴、川高原向全國傳播,古有“蜀地茶稱聖,蒙頂第一家”的說法。秦統一中國後,茶葉順長江而下傳遍半個中國,現我國有17省,900餘縣產茶。又我國沿海傳向世界50個國家和地區。茶葉作為商品於1610年輸入歐洲,先是荷蘭、葡萄牙,1638年輸入英國。1664年輸入沙俄。17世紀輸入美洲,1674年輸入紐約。

美國威廉.烏克斯著《茶葉全書》中說:“飲茶代酒之習慣,東西方同樣重視,唯東方飲茶之風盛行數世紀之後歐洲人才始習飲之。”作為茶葉引種傳到世界各地,當然是在唐宋以後的事,公元729引日本,828年傳朝鮮。1618年到俄國,1780到印度,1828年傳印尼,1834年斯里蘭卡。1914年馬來西亞,作為商品傳到這些國家當然更早許多。

世界飲食文化之世界三大飲料是什麼 第2張

茜草科咖啡屬。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世界三大飲料(咖啡、茶葉、可可)之一。中國產於海南島和雲南。果實為鮮紅色的咖啡豆,經焙炒後研細即為咖啡粉,是一種良好的飲料。它含有大量的咖啡鹼、蛋白質等,味道芳香,有興奮神經,驅除疲勞,可作麻醉劑、興奮劑、利尿劑和強心劑,也可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

4000年前,非洲的衣索比亞咖法地區的牧民發現,羊群吃了一種熱帶小喬木後躁動不安、興奮不已,趕回羊圈後羊群通宵達旦歡騰跳舞,於是大膽嘗試,發覺這種植物可以提神解乏,甚至也會手舞足蹈。咖啡的名稱就取之於“咖法”的近似音。

關於咖啡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傳說。其中,最普遍且為大眾所樂道的是牧羊人的故事。傳說有一位牧羊人,在牧羊的時候,偶然發現他的羊蹦蹦跳跳手舞足蹈,仔細一看,原來羊是吃了一種紅色的果子才導致舉止滑稽怪異。他試著採了一些這種紅果子回去熬煮,沒想到滿室芳香,熬成的汁液喝下以後更是精神振奮,神清氣爽,從此,這種果實就被作為一種提神醒腦的飲料,且頗受好評。

古時候的阿拉伯人最早把咖啡豆晒乾熬煮後,把汁液當作胃藥來喝,認為有助於消化。後來發現咖啡還有提神醒腦的作用,同時由於回教嚴禁教徒飲酒,於是就用咖啡取代酒精飲料,作為提神的飲料而時常飲用。十五世紀以後,到聖地麥加朝聖的回教徒陸續將咖啡帶回居住地,使咖啡漸漸流傳到埃及、敘利亞、伊朗和土爾其等國。

咖啡進入歐陸當歸因於土耳其當時的鄂圖曼帝國,由於嗜飲咖啡的鄂圖曼大軍西征歐陸且在當地駐紮數年之久,在大軍最後撤離時,留下了包括咖啡豆在內的大批補給品,維也納和巴黎的人們得以憑著這些咖啡豆,和從土耳其人那裡得到的烹製經驗,而發展出歐洲的咖啡文化。戰爭原是攻佔和毀滅,卻意外地帶來了文化的交流乃至融合,這可是統治者們所始料未及的了。

西方人都熟知咖啡有三百年的歷史,然而在東方,咖啡在更久遠前的年代已作為一種飲料在社會各階層普及。咖啡出現的最早且最確切的時間是公元前8世紀,但是早在荷馬的作品(希臘詩人,生卒年有爭論,一較權威說法是生於公元前744年——譯者注)和許多古老的阿拉伯傳奇裡,就已記述了一種神奇的,色黑,味苦澀,且具有強烈刺激力量的飲料。

公元10世紀前後,阿維森納(Avicenna,980-1037,古代伊斯蘭世界最傑出的集大成者之一,是哲學家,醫生,理論家等---譯者注)則用咖啡當作藥物治療疾病。還有一個源自15世紀的奇特故事,傳說一個葉門牧羊人看見一群山羊從一叢灌木上銜落色澤微紅的漿果,很快這些山羊變得焦躁不安,興奮不已,這個牧羊人把這件事報告給了一位修道士這位修道士將一些漿果煮熟,然後提煉出一種味苦,勁足的,能驅趕睏倦和睡意的飲料。

雖然咖啡是在中東發現的,但是咖啡樹最早源於非洲一個現屬衣索比亞的地區,叫Kaffa,從這裡咖啡傳向葉門,阿拉伯半島和埃及,正是在埃及,咖啡的發展異常迅猛,並很快流行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到16世紀時,早期的商人已在歐洲販賣咖啡,由此將咖啡作為一種新型飲料引進西方的風俗和生活當中。

絕大部分出口到歐洲市場的咖啡來自亞歷山大港和士麥那(土耳其西部港市——譯者注),但是隨著市場需求的日益增長,進出口港口強加的高額關稅,以及人們對咖啡樹種植領域知識的增強,使得經銷商和科學家開始試驗把咖啡移植到其他國家。荷蘭人在他們的海外殖民地,法國人1723年在馬提尼克島(位於拉丁美洲),以及隨後又在安的列斯群島(位於西印度群島——譯者注)都移植了咖啡樹。

後來英國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開始侵佔亞洲和美洲熱帶咖啡種植區。1727年巴西北部開始了咖啡種植,然而糟糕的氣候條件使得這種作物種植逐漸轉移到了其他區域,最初是里約熱內盧,最後到了聖保羅和米納斯洲(大約1800-1850期間),在這裡咖啡找到了它最理想的生長環境。咖啡種植在這裡發展壯大,直到成為巴西最重要的經濟來源。

正是在1740到1850期間,咖啡種植在中南美洲達到了它的普及之最。雖然咖啡誕生於非洲,但是種植和家庭消費卻相對來說是近代才引進的。實際上,正是歐洲人讓咖啡重返故地,將其引進他們的殖民地,在那裡,由於有利的土地和氣候條件,咖啡才得以興旺繁榮。

現代醫學認為,咖啡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延續衰老過程,興奮神經,驅除疲勞。咖啡分為大、中、小粒種,小粒種咖啡因含量低,但香味濃。中粒、大粒咖啡咖啡因含量高,但香味差。通常的商品咖啡是以上配製而成,一般為三、七分。葉門的國花、國樹,宏都拉斯、薩爾瓦多的國樹。

世界飲食文化之世界三大飲料是什麼 第3張

可可從南美洲外傳到歐洲、亞洲和非洲的過程是曲折而漫長的。16世紀前可可還沒有被生活在亞馬遜平原以外的人所知,那時它還不是可可飲料的原料。因為種子十分稀少珍貴,所以當地人把可可的種子(可可豆)作為貨幣使用,名叫“可可呼脫力”。

16世紀上半葉,可可通過中美地峽傳到墨西哥,接著又傳入印加帝國在今巴西南部的領土,很快為當地人所喜愛。他們採集野生的可可,把種仁搗碎,加工成一種名為“巧克脫裡”(意為“苦水”)的飲料。16世紀中葉,歐洲人來到美洲,發現了可可並認識到這是一種寶貴的經濟作物,他們在“巧克脫裡”的基礎上研發了可可飲料和巧克力。

16世紀末,世界上第一家巧克力工廠由當時的西班牙政府建立起來,可是一開始一些貴族並不願意接受可可作成的食物和飲料,甚至到18世紀,英國的一位貴族還把可可看作是“從南美洲來的痞子”。可可定名很晚,直到18世紀瑞典的博學家林奈才為它命名,種加詞是“可可樹”。後來,由於巧克力和可可粉在運動場上成為最重要的能量補充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人們便把可可樹譽為“神糧樹”,把可可飲料譽為“神仙飲料”。

可可豆的產地主要是分佈於赤道南、北緯約20度以內的區域。因為氣候炎熱、多雨的環境,是最適合可可豆生長的環境。可可樹需要年平均溫度18-28℃之間,需要高溼度,年降水量不少於1000毫米,海拔在30-300米之間。可可樹喜富鉀鹽的厚層重壤土或輕粘土,特別是火山土以及花崗岩、閃長巖、頁岩和片麻岩的損壞產物上形成的土壤。

現今可可豆主要的產地主要有中南美洲、西非及東南亞等三地。主產國為迦納、巴西、奈及利亞、象牙海岸、厄瓜多、多明尼加和馬來西亞。可可豆在各地都有不同的風味,有的會帶點果香、有的則是有煙燻的風味。

【結束語】茶、咖啡、可可並稱當今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消費趨勢卻顯示出咖啡和可可正在不斷地向茶的主流地位發起挑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在飲品選擇方面有著各具特色的偏好,自然清新的茶香,浪漫濃郁的咖啡,刺激興奮的可可,究竟誰更受青睞?

TAG標籤:飲料 飲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