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列表

道教文化的基本意義,什麼是道教

道教是咱們中國本土的一個宗教,以“道”位最高的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防暑衍化形成。那麼,什麼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義是什麼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宗教文化的角度來學習學習吧!

什麼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義

什麼是道教:
  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徒尊稱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故名“道教”。東漢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時宗教形式逐漸完備。奉老聃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以《道德經》(即《老子》)、《正一經》和《太平洞經》為主要經典,奉三清為最高的神。道教的第一所國家級道觀位於洛陽上清宮。

據道書中的記載,始於龍漢祖劫,玉清教主元始天尊說法度人,傳至世間,開宗演教於軒轅黃帝(前2717—前2599)祭祀天帝與崆峒問道,闡揚理論於道祖老子(約前570—前400)函關授經和西行傳教,活躍民間於漢末建立太平道的張角(活動於約168—184年)和組織五斗米道的張修(活動於約178—191年)。故奉元始天尊為鼻祖、軒轅黃帝為始祖、太上老君為教祖。

元始天尊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丹道法術為修煉途徑,以得道成仙為終極目標,追求自然和諧、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積德者能夠幸福快樂、長生久視,充分反映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識和信仰心理,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道教對中國的學術思想、政治經濟、軍事謀略、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國民性格、倫理道德、思維方式、民風民俗、民間信仰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魯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當代要論古人語彙中的黃老、道家即是道教,事實如此,難有他論。

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她是中國人的根蒂,是東方科學智慧之源,是全世界唯一大力促進科技發展的宗教以及全球最珍愛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

深深紮根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道教遵道貴德。故學者說“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謂此身根法幻化,業不可逃,壽終有盡,道教獨欲長生不死,變化飛昇,其不信天命,不信業果,力抗自然,勇然何如哉!”

道教的主要派別:
  道教內部門派眾多,因分派示準不同而名稱各異。

根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妙真道)、符錄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五類。按地區分有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

按人劃分,有妙真派(莊子休),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漢)、純陽派(呂洞賓)、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丰)、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尹喜派(關尹)、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

按道門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淨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柺)、妙真派(莊子休)、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丰)、先天派、廣慧派等。

根據法術原理,道教可以分為上層丹鼎派和下等符籙派,即全真道和正一道,這也是各種道派經過上千年的分化合流的結果。

呂純陽全真道亦稱為全真教、全真派,是由王重陽於北宋末年建立的鐘呂丹鼎道派。全真道建立了傳戒和叢林制度,要求道士出家住觀修行,不娶妻,不茹葷飲酒;其教以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其修煉要旨是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以含恥忍辱為內修真功,以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功行兩全,證聖成真,謂之“全真”。經邱處機的推動而壯大了全真道。有龍門派、華山派、清靜派、三豐派、金丹南宗等支派。正一道正式形成於元朝大德八年(1304)韃子冊封張與材為‘正一教主’,以扶乩巫蠱等迷信活動為主要謀生手段。

正一道士中相當一部分有家室,不住宮觀,吃葷飲酒,不守戒規。此外還有許多民間道教派別,如福建三一教、香港先天道、臺灣一貫道、韓國天道教、越南高臺教、東南亞德教等。

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淨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

當下許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臺灣的民間道教派別。正一道前身是五斗米道,。而後改名形成於元朝大德八年(1304)正一派崇尚自然無為,故可以不住觀不出家,戒律也不繁瑣,只有“四不吃”以及齋日吃齋等。正一派以符籙為主,驅邪治病,在民間聲望顯著。此外還有許多民間道教派別,如道教妙真派、、清微、上清茅山、閭山派、玄皇、淮南、鳳陽府等。

什麼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義 第2張

道教文化的現實意義:
  二十一世紀是文化發展的多元化時期,是西方文化大量湧進的時期,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期,是人類相互競爭的時期。我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文化,將如何與社會發展文明相結合?道教信仰如何去面臨人類生活的需要?道教的優良傳統,如何在新時期中發揮出作用?正是當前弘揚道教文化面臨著的重要課題,也是我們新一代通道者面臨的歷史使命。在新的世紀、新的時代、新的潮流中,去把握歷史發展的脈搏,用富有時代的語言,去詮釋道教文化的內涵,讓道教文化的生活智慧彰顯給人們,使道教的生命維新,青春常在,去融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服務於社會,造福於人類。

一、道教文化與新時期文化的契合點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被譽為“中國文化之根”的道教文化,真是集華夏文化之大成,其內容包羅豐富,影響久遠深刻。自東漢祖天師(張陵)建立教團組織以來,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歷代均湧現出眾多的高道大德,以其優異的義理文化和崇高的信念,在廣大人民心靈中佔有重要位置,在學術文化領域上生氣盎然,在社會發生活領域中也依然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實體,對我國社會發展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社會發展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工業化和科技的發達在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為社會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嚴重暴露出發展程序中的缺憾和負面影響:生態失衡,環境惡化,倫理犯亂,道德淪喪等,使人類陷入與其生活極不和諧的困境,誘發了人類忐忑不安的生存危機,人類不得不重新反思和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在發展的十字路口上徘徊,等待著救世良方的出現。道教文化中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生活智慧,如尊道貴德的教義宗旨、得道成仙的信仰理念、濟世度人的社會責任感、慈愛和同的處世方法、順應自然的行為準則、崇儉抑奢的生活信條、清靜恬淡的精神境界、抱朴守真的價值取向、性命雙修的養生方法、天人和諧的生態智慧。興許可以照明人類迷失的前進道路,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更快。但要使人們去信奉與實踐其中之奧妙,就得使道教文化寶庫彰顯於人們,讓人們能在其中獲取寶貴的營養,利益人生。

首先,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變幻莫測的時期,是一個催人奮進的時期,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時期。要使道教能與時代同步進行,就得發掘其教所深藏的科技成果,利益人類的生活,才能在新時期的發展中有茂盛的生命力。道教文化體系中,蘊含著許多值得珍視的科學精神,道教是以追求長生久視之道為修煉的最高境界,是樂生、重生、貴術的宗教。故道教示人,欲達目的,當在今生今世實現,不把幸福的慾望寄託於虛幻的天國,不幻想死後靈魂得救的思想。因此,道教的主要教義,便是尋求能使人長生的方法,其修煉方法主要為外丹與內丹,在煉外丹時,尋找藥物原料,探究製藥方法,往往會涉及到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和化學以及地理學的知識;而在內丹修煉上,還要研究時間與空間對生理的影響,探討天文、氣象與生命的之間關係。在這種探求生命長存實證的同時,又對自然界的「觀天察地」進行探索,使之追求長生的方法與自然變化相結合,而達到生道合一的境界,實為科學的範疇。所以,英國李約瑟教授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不反對科學的神祕主義體系。」和「中國文化技術中,哪裡萌發了科學,哪裡就會尋覓到道教的足跡。」這說明道教不僅在煉養術上是古科技的實踐,而且還有許許多多與現代科學產生共鳴的理論,諸如道教對自然科學、生命科學、中醫中藥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以及冶煉學等作出的巨大貢獻,已漸漸為眾人所熟知。

其次,在新時期中,由於西方文化所倡導的是追求個人物質利益,鼓勵人們為滿足個人物質利益拼命競爭,相互之間比奢侈,比豪華,爾虞我詐,金錢第一。為了金錢和享受,可以不顧一切,包括出賣自己的良心與人格,導致整個社會道德淪喪,歪風邪氣蔓延滋長。因此,倡導倫理道德,是當前必須履行的一項重要工程。道教文化中積澱了許多倫理道德思想,對現實社會的道德觀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道教的倫理道德最早源於太上之「道」,而「道」又是道教的最根本信仰,一切道經和教義都是由此而引申出來的。「道」和「德」是一個整體,「德」是「道」的具體表現形式。二者作為道教中的重要義理,往往在教內把「道」與「德」並稱為「尊道貴德」。以「道」和「德」作為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面,兩者是整體和區域性,一般與特殊的關係。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經》序文中說:「道之在我者,就是德。」《自然經》中說:「德者,得於道果。」《太平經》說:「能夠『成濟眾生,令成極道』的就是『德』。」《道德經》三十八章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則告訴我們具有「道德」的人,是遵循自然的本性而行事,不去追求世俗之所得與失,為他人做了許多善事,卻不要求別人給以宣揚,表面上什麼也沒有得到,其實這種行為已蘊含著高尚之「德」。

這種具有「道德」之人,為世間所付出的犧牲與奉獻,完全是出自無為的,沒有任何的附加條件,即使做了許多好事善事,也像沒有做過一樣,這種行為反而會使人們在心目中所崇拜。與此相反,不具有「道德」之人,他一旦做了一點好事善事,就大事宣揚,其實這種人是別有用心,未能達到一種純真的境界。可見太上(老子)早在幾千年之前就得出了這一結論,真不愧是一位成「道」者。「道」和「德」表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卻是把有品德高尚的人稱為「有道之士」。所以,道教以「長生之本,唯善為基」作為積功累德的方法,以「德為道之基」作為修道成仙的準則,以「濟世利人」思想作為應世之舉。從而,在以「道」與「德」為基礎上,規範出一整套系統的倫理道德體系。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內容:要求信眾忠君愛國、孝敬父母、敬教慈幼、恪守禮法;提倡濟貧救苦、隱惡揚善、崇實尚儉、苦己利人、公平和諧;鼓勵信眾做到忍讓謙和、和順仁信、安貧守拙、愛財有道、憐孤恤寡等等。道教的這些倫理道德規範,不僅制約調節著道教徒的言行,也在一般人民群眾中產生了深刻的思想影響,有的已經成為人們奉行的日常行為規範。

什麼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義 第3張

第三、在新時期中,環境問題已是全球關注的焦點,不少有識之士都疾呼:人類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危機,即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克服這一危機,道教文化中所蘊含的生態倫理思想,是解決當務之急的有效方法。
  尊重自然、善待萬物是道教生態倫理觀的重要內容。道教認為,崇尚自然是人類的本性,也是道性的具體顯現,「無為」又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有效方法,也是成道的必經之法。所以,道教的「無為」思想對人類最重要的貢獻,當然是運用「無為」方法,既可以調節人類身心的不平衡,也可調節人類對外部環境的和諧,從而達到身心與環境合二為一,這就是道教所倡導的「神仙生活」。

要實現這一美好願望,道教中往往對自然採取「無為而治」的方法,讓自然中的萬物自生自化,合乎道的自然之本性,才能長久的生存於世。因而,《西升經》中說:「道非獨在我,萬物皆有之。」說明了天地萬物、山川草木、花鳥魚蟲等一切有形、有生的存在物,都是大道執行演化的結果,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合理性。雖然由於賦道氣的清濁不同,而造成萬物形態回異,但在含蘊道性這一點上,人與萬物是相通的、平等的。這種萬物平等觀念,正是對「以道觀之,物無貴賤。」(《莊子》)思想的深化。

道教反對從功利主義角度出發,過分強調有用與無用之區分,人為地將萬物劃分高低貴賤,其將是一種違背道之規律而行事者。道教主張以「道」觀物,否定以「我」觀物的方式而存在於世界之中。道祖在《道德經》中提出「道法自然」的基本原理,規定人類要以地為法則,重視其立身安命的地球;地要以天為法則,尊重宇宙的變易;天以道為法則,遵循客觀規律。道的法則就是維護世界生長變化過程的自然本性,而不以人為的強制方式,去破壞這個過程的本來面貌。人面對自然所要做的,就是「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黃帝陰符經》雲:「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太上言:「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這就說明了能夠體悟到宇宙執行規律的人,才會明白尊重自然,保護自然,不能體悟這一法則,就會妄作妄為,將給自然帶來嚴重的災害。長期以來,人們總把自己當作萬物的主宰,將自己置於自然的對立面,結果受其害的還是自己。只有接受太上的「道性自然」思想,正確掌握自然規律,合理地利用自然、物質和條件,讓全人類的心靈深處培植起「道性自然」的信念,倡導人們身體力行,去達到人類自然和諧相處,解決世界的生態危機,給人類帶來永恆的優美環境。道教根據道的自然無為本性。而構建出自身修煉的場所-宮觀。主觀上是為了培植一個修道成仙的好場所,客觀上是為人類增培了一處良好的生態環境。

二、道教的神仙信仰對人類生活的作用
  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是生化宇宙萬物的源泉,是人生的最高準則。道教修煉的最高目的是「成仙得道」,神仙既是「道」的體現,也是人生最美好的追求。所以,道教一直把神仙信仰作為信仰的核心內容。但在新時期中,經濟與物質快速增長,人類的物質已達到飽和,但精神卻在社會發展中而顯空虛。道教作為一種宗教,將以怎樣的方式去適應人類的需求?

道教所倡導的「功德成神」,是道教信仰在新時期所要倡導的必經之路,是道教的神仙信仰在新時期人類的立足點,也是道教信仰中,濟世度人思想在人類生活的重要體現。在我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神仙文化在我國人們的心目中,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構成和充實了我們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和人們生活。神仙的濟世度人精神和人格形象,常在人們的生活裡或心靈中顯現,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道教神仙體系,根源於太上「長生久視」之道,主要是人們對生命的關懷、理想的追求,以及吸收現實社會的一種理想需要。

而道教信仰的「神仙」中,有許多都是為社會和人類造福建功,道德高尚的人格神。如:以降妖除魔為特點的天師(張陵);被尊為藥王的孫思貌;奉為海神的媽祖;保一方平安而聞名的城隍祖師;以「赤誠忠良」而見長的關羽(關聖帝君);在水利工程上有卓越貢獻的李冰(川主神);以及我們全真龍門派的祖師邱處機,不遠萬里向成吉思汗宣傳道教的「貴生」思想,使成吉思汗下令勿濫殺無辜,從而救百萬黎民於水火之中,因此,邱祖被稱為救苦救難的「活神仙」,全真龍門派由此在北方興盛。這些道教神仙為民族、為人類建立了社會功勳和高尚的品格,深受人們供奉和信仰,其主要是他們能為百姓安寧、人民幸福和身體健康及所求所思之事,做出好事和功行,這種「功德神仙」正是道教教化世人之典範,也是道教向人們展示「道」的人格體現。

所以,道教依據有功於民則奉之為神的原則,把歷史上許多聖賢英傑,都納入到教內所供奉的神靈體系中,使他們的豐功偉績不因時代的遷移而演沒無聞。對人們的信仰活動,進行了必要的規範整合與引導,注重立功積德的教化,並以這樣的人與事為典範,教人不僅要敬拜之,更要從中學習如何做人,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能利濟他人的人。道教的這一功德成神觀,是以民族血脈為基本、以人文精神為紐帶的,在華夏民族的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產生了積極影響,起到了潤澤民德、利益民生、凝聚民心高尚信仰的目的。

三、道教文化對新時期的貢獻
  道教以「仙道貴人,無量度人」的教義宗旨,去踐行和光同塵、濟世利人的教化,以實現自我的理想價值和社會作用。在近兩千年的道教歷史中,許多高道仙真和大德身體力行這一脾益社會人群的主張,為社會的整合、人心的化導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在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道教文化體系中有大量的應世之方法,為人類在現實生活所共同擁有的寶貴遺產。在人生價值觀上,道教是一種以人為本、追求生命自身價值的宗教。其反對追求外物、用外物的價值來標榜人的價值,而取代人的真實存在。認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物質利益或個人名利,而在於尊道貴德,唯道足求。為了求道,必須保持恬靜無慾、返璞歸真的思想,不為個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為自己的私慾而心神不安,始終保持一種「知足常樂」的高尚情操。從而,使自己生活在自然純樸、恬適自在的生活中,去享受「神仙生活」中奇妙無窮的樂趣。在對待人際關係上,道教文化主張濟世度人,強調在人與人之間要實行互助互愛,要「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反對「智者」欺負「愚者」、「強者」欺負「弱者」、「少者」欺負「老者」,體現了道教中人人平等而公平的平均主義原則。如果人人都按照道教文化這些思想辦事,就可以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係,使整個社會和諧有序;也可以處理好國與國之間的相互關係,整個社會也會自然得到安寧共處。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係上,道教文化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倡導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同構互感整體,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反對人類妄自尊大,把大自然當成自己的征服物件和統治物件,反對人類為了自己的需要而違背自然規律,掠奪自然、違害環境的行為。維護整個自然的和諧與安寧,是人類本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所以,道教以「道法自然」思想,作為人應效法自然的客觀規律,才能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這種思想是實現人類與自然相和諧的最好途徑。是符合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的,是一個古今中外都能應證的普遍真理,應當是人類行為的共同準則,為人類的生態平衡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時期裡也必將放射出巨大的光芒,為人類營造一個美好、和諧的綠色家園。

道教文化以仙道貴生為目的,以無量度人為抱負,以濟世利人為演教方法,有著可貴的理想和社會價值。其思想中有核心主體,有豐富內容,有重要而神聖的教化形式,面向信教和不信教的人群,並能貼近社會生活。至今,無論是從脾益社會人群,還是從道教自身的承傳來說,都有著重要且積極的意義。新時期的道教徒,應以道德為本,進一步提高道德修養與文化素養,繼承和發揚道教的優良傳統,服務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社會人類的和諧幸福,為推動道教事業的弘揚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使古老的道教必將在現代社會文明進步之中再結碩果。

綜上所述,在道教文化體系中蘊含的大量生活智慧,已融入到人類的生活之中,指導人生、利益社會,使人們能不離現實而又超然於物外,不為物累,不為名利所繞,從而昇華精神環境的一劑寶貴良方。在二十一世紀中,西方文化的大量衝擊下,中國文化正在面臨一個較大的挑戰。道教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雖然歷史悠久,有自己一整套獨特的思想體系,但道教不僅是以一種宗教,而且還是一種文化而存在於世人心目中。要使道教更一步與現實社會相適應,合乎現實人們心靈的需要,就得不斷吸取社會發展的新鮮營養,去充實到道教文化精華之中,用賦有時代的語言,去詮釋道教文化的內涵,讓人們能在其中獲取豐富營養,利益人生。從而,使道教文化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發展方向,沿著這一發展新方向去大步向前邁進。即可使道教文化中的生活智慧煥發出燦爛的光輝,為人類的健康幸福和人類和諧安寧作出新的貢獻。

TAG標籤: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