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節的起源和由來

清明佳節是有很多的傳統習俗,不僅應該出去遊玩,還可以踏春折柳,甚至還有放風箏盪鞦韆,這些傳統的民間活動,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清明節雖然是一個掃墓比較哀痛比較沉重的節日,但它其實主要的格調並不是悲傷,而是一種慶祝的形式。

清明節的起源和由來 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在很久以前,其實就是一個農耕的節日。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清明節,融匯了寒食與上巳兩個節日習俗的清明節,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的禁火、冷食風俗與上巳郊遊等習俗活動相融合定型;由於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移置到清明節,我國北方一些地方還保留著在清明節禁火與吃冷食的習慣。明清大體承接前代舊制,清明節仍然堅持並發展著其在春季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大節的地位。

清明節的美食

清明佳節的青團長得清清亮亮的,非常漂亮,而且還有青草的香味。江南的“麥漿草”,清明而生,過則難覓,也因此,用麥漿草做成的青糰子,“麥漿草”,回家搗爛壓汁,與晾乾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和好,包上細膩的豆沙餡兒,民間訣竅還要放入一小塊豬油,團好坯入籠蒸熟,出籠時再薄薄刷一層熟菜油在表面。

清明節的來源

清明節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節日,他從以前開始就是一種祭祀的節日,在很久以前,我們祭祀是為了能夠得到一個比較好的收成,我們是希望得到上天的保佑,也希望和大自然可以更加的親近。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上古干支曆法制定為節日形成提供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重要因素。清明節有久遠歷史源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昇華。清明節氣是干支曆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二十四個特定節令之一,節俗豐富:禮敬祖先,慎終追遠。踏青郊遊、親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