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折蘿和烙餅卷雞蛋,正月初四吃什麼

正月初四,又稱大年初四,即農曆一月四日。我國遠古創世神話中說,這一天是女媧娘娘創造羊的日子,民間在這一天也有不少習俗,以及與這些習俗息息相關的食俗。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正月初四吃什麼。

正月初四吃什麼 折蘿和烙餅卷雞蛋

折籮
  正月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籮。所謂折籮,就是把七年級到九年級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折籮”是老北京以及河北地區的一個特有名詞。《北京土語辭典》解釋為:“酒席吃罷,剩下的菜餚,不問種類,全倒在一塊兒……也叫‘折籮菜’。”

過去人們不富裕,頭天的剩菜剩飯捨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燴食,殘羹剩飯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北京郊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紅白喜事剩下的菜餚混雜,一起由主家送給村裡的各家各戶。

北京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有專賣“折籮”的小飯鋪,頭天從大飯莊裡低價買來殘羹剩飯,第二天專賣給窮苦的“腳力”等下層勞動人民。以此推斷,似乎有錢人當然不吃“折籮”,但其實也不盡然。

孔子第77代嫡孫女孔德懋老人所著《孔府內宅軼事》,敘及她的父親、第76代衍聖公孔令貽就極愛吃“折籮”(當地人稱“渣菜”)。據孔德懋老人回憶:她父親孔令貽喜珍饌美味,亦愛吃“渣菜”,問其為何?“說是有股酸味,好吃”。逢到曲阜城裡的大戶喜慶之筵,孔令貽還會派差人端著盆去索要“渣菜”。

近年來,北京有些餐館亦有類似的“折籮”形式出現,如某店有一道飯雜以肉末、各色菜等,用醬油炒燴,味道不錯。還有某*灣快餐店,有稱“缽飯”者,也是雜以菜、雞蛋,澆以紅燒小肉丁和肉汁,亦令人頗快朵頤,但均無“折籮”的隔夜酸味。

烙餅卷雞蛋
  北方有句俗語:“七年級餃子八年級面,九年級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卷雞蛋”,大年初四,烙餅當主角,麥香、油香、蔥香、肉香,帶著餅鐺的炙熱一起散出,冬日升起的微煙頗有騰雲駕霧之感,初四烙餅炒雞蛋,小烙餅也有大美味。

餅攤雞蛋做法簡單,把麵糊在餅鐺中攤成餅,受熱均勻快成型時,將攤好的雞蛋迅速倒在餅上。不過,烙餅除了面裡的營養外,其他營養素都嚴重不足。即使加上雞蛋,也達不到飲食多樣化及營養均衡的標準。所以,吃烙餅時,可以切幾片醬牛肉,加把豆腐絲。還可以加點菜進去,如黃瓜絲、胡蘿蔔絲等。


  大年初四還有吃粉的習俗。海南粉是海南定安人過年必吃的東西,又細又長的粉代表老人新年更長壽更健康,年輕人事業更進一步。大年初四走在定安的集市,到處可以聽到賣粉吆喝聲。這也是海南粉集體“亮相”的時間。

舊俗“滾蛋包子”
  過去在正月初四這天晚上,老北京商店要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

過去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櫃的說官話。”掌櫃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櫃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僱,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