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差異體現在哪裡

在這個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世界中,各國文化大放異彩,吸引了很多人前往自己喜歡的國度中去體驗不同的文化衝擊。中國和印度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東方最有影響力的文化體系。那麼,這兩種東方文化有什麼樣的差異呢?都體現著在哪些方面呢?一起到印度文化中瞭解一下吧。

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差異體現在哪裡

人類因民族、地域、經濟、政治等的不同而有了文化的差異,並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形成了不同型別的文化體系。不同文化體系之間的交往既促進了不同文化各自的發展,又在相互的對話中實現著相互的融合與進步,並時還常常激發出種種新型的文化形態,從而不斷豐富人類的文化寶庫。

歷史上,文化對話保持了不同文化體系的持久生命力,今天,文化對話則成為不同文化體系之間繼續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前提。不善於對話的文化將是沒有生命力的文化,拒絕對話的文化則更是充滿自我毀滅危機的文化。

中國與印度同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東方最有影響的兩種文化體系,兩千多年以來兩種文化始終存在著密切的對話與交流。正像這兩種文化體系是由許多不同的領域構成的一樣,在不同文化影響下的兩個國家所信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1、價值觀:
  中國文化講求“天人合一”,印度文化講求“梵我同一”。

眾所周知,東方文化是“主客混融”,在中國是“天人合一”,在印度是“梵我同一”。中國文化中偏重於人倫道德,中國人主張“一切皆以天意,遵天命循天理為主”。中國的“天人合一”從人倫道德的立場出發,他們所重視的是“人”,而不是“天”,他們把人看作是高貴的,重要的,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就在於人的心性是與天相通的。“人是自然整體的一部分,人為萬物之靈,人與自然界不是敵對的關係,而是整體與其中最優秀的部分的關係”。

而印度人一方面把梵視為宇宙的本體、萬物的根源,另一方面又把它描述為具有無限歡喜的極樂福境。他們認為,人的靈魂“我”是宇宙本體“梵”在人世間的顯現。“我”在人世間雖然受到肉體和私慾的束縛,但它有恢復本來面目,還原於梵的要求。一個人只要克服私慾,就能使“我”從肉體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還原於梵,恢復其本來面目。這樣,人的靈魂就可以得到解脫。

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差異體現在哪裡 第2張

2、人生觀:
  中國文化注重現世今生,印度文化注重宗教信仰。

中國人應該可以說是一個宗教信仰不濃烈的民族,在中國民間流傳的宗教主要以佛教為主,中國佛教以禪宗影響為主,它提倡的“頓悟成佛”以及修養可以不出家、不打坐,肯定了人的現世和今生。中國人不把幸福放到遙不可及的彼岸世界,追求的是現實世界的快樂,他們不喜歡那些肉體上的和精神上的折磨,中國人也少有對死的極端恐懼。

而印度文化偏重的是宗教,宗教的最終目的是解脫,是使人從塵世的痛苦狀態中解脫出來,以達到超世的極樂境界。在“人以宗教劃群,物以宗教定性”的印度社會中,宗教色彩極其濃重,印度文化就是所謂的“宗教的文化”。印度宗教信徒的最高目的就是舍離此世,追求“精神解脫”,達到“梵我同一”。印度人的人生觀不在於人的現世生命本身,而寄託於梵、佛,寄託於超越現實世界的精神歡樂,要通過整個身心的極度磨難來洗滌自己,摒棄自己的肉體,淨化自己的靈魂。

3、世界觀:
  中國文化追求同化,印度文化追求包容

中國文化具有單一性和凝聚性的特點,在對待外來的、異質的文化上,更傾向於“同化”而不是“並存”的態度。在對待不同的思想流派、組織以及地方文化上,中國文化也趨於“同一化”。幾千年來,儘管也有道、佛等思想流傳,而且傳自於印度的佛教也不得不適應於中國的文化而演變為入世的禪宗,但中國人凝聚性的世界觀一直以來都是以儒家思想為中國精神生活的主題,所以其他思想流派都遠沒有達到足以與儒家抗衡的地步。

印度民族承認和理解現實世界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世界觀、哲學和宗教,但印度文化非常活躍,它不時地根據需要而吸收進外來文化,在不斷吸收和融合外來文化的過程中發展起來,因此,自古以來它就有一種極大的寬容精神和包容精神,這種寬容和包容精神是印度文化的主要特點。

當兩種文化碰撞在一起時,就會出現不同價值觀的差異,這個時候,就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應對和處理。但總的來說,應該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尤其是在宗教等一系列敏感的話題中,更應該小心謹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衝突。此外,還應該尊重彼此的風俗習慣和生活習慣,當兩者衝突時,儘量在不違背自己價值觀原則的情況下與他人和睦相處。最後,應該借鑑印度文化中對不同世界觀的包容,對不同的價值觀,也應該持有包容的態度,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國家欣欣向榮,我們的民族繁榮昌盛。

TAG標籤:文化差異 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