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中西方節日文化差異,文化淺談

節日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被賦予特殊社會文化意義的日子,不同地區、民族乃至國家的不同節日,展現出的是各自不同的政經、文化和宗教狀況,蘊含著不同的性格、心理、信仰、觀念和思維方式,想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節日就是那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那麼就讓西方節日就為你解析,中西方節日文化差異有哪些。

文化淺談,中西方節日文化差異

1、中西方傳統節日的起源不同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與人文文化有關,西方傳統節日主要與宗教文化相關。中國傳統節日最初的雛形是一些祭祀的日子。人們在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過程中認識到自然地變化規律,總結出時令。將一年中不同季節的氣候特徵進行歸納排序,便形成了歲時節令。

歲時節令不僅指導了我國古代農業,而且深深融入我國民族風俗習慣和文化之中,有的節氣還成了民間重要節日。如:元旦、立春等。節日活動的目的都與農事生產直接相關。人們通過農閒時的這些歡慶活動,祭祀日月星辰,慶祝五穀豐登,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與中國傳統節日相比,西方的傳統節日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在西方,人類社會早期的節日活動也具有企盼豐收的性質。自從歐洲大陸被基督教文明侵染後,西方基本所有的影響重大的傳統節日都與基督教有關。

在這些節日中,聖誕節、復活節和主顯節是基督教三大節日。這些節日,有的是信徒自發形成的,有的是教會規定的,幾乎貫穿一年的始終。隨著基督教跨文明的普世化和歐洲移民向世界各大洲的播散,這些節日大多成為了世界性的節日。

2、中西方節日文化中價值取向方面的差異
  中西方節日文化的差異也源於中西方的不同價值取向:禮儀和法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是反映華夏主文化特徵的核心文化。這種禮治思想從集體本位主義出發,強調個體的義務,崇尚個體服從集體,因此中國節日注重的是節慶活動中的集體參與。

西方文化中的“法”,是反映西方主文化特徵的核心文化,“法”是從社會成員外在行為規則中引出來的範疇。這種法治思想建立於個體本位主義基礎之上。西方文化奉行個人本位,以自我為中心,重個人,重競爭,注重人的人格和尊嚴。

此外,中國傳統節日還注重倫理道德的傳承,中國人向來講究含蓄深沉,提倡以剋制的心態發洩歡樂情緒。而西方節日注重個人情感的表達,側重於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心、友愛和親情。西方的節日文化,十分注重個人性格的張揚與個人情感的表達。風靡歐美各國的狂歡節最能淋漓盡致體現這一文化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