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香港茶餐廳文化,淺談

茶餐廳,可謂是代表香港的文化標誌。在香港街頭,你可以看到,茶餐廳開的遍地都是,每隔三五間店鋪就會有一間是茶餐廳。香港的茶餐廳文化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那麼,你對香港文化中的茶餐廳文化了解多少呢?跟著小編來瞧瞧吧!

淺談:香港茶餐廳文化

茶餐廳是一百個巴仙的香港發明,屬於本地最平民化的飲食場所。事實上,茶餐廳的特色也正正體現了香港人的精神取向和價值觀—速度要快、配搭要多變化、價錢要實惠、行事方式中西合壁。總而言之,要用最快捷穩妥的方法把事情辦好。茶餐廳的出現源於半個世紀以前,殖民地的香港受西式生活習慣影響,一些華人喜歡上“吃西茶”(喝咖啡),但當然不會光顧為外國人而設、收費昂貴的西餐廳。於是茶餐廳應運而生。依此發展而來的茶餐廳食品,自然是中西特色兼收幷蓄,如咖啡和奶茶(又稱為“茶奶”)的口味跟西洋標準不很同,還發明瞭洋人所沒有的“鴛鴦”(咖啡兌奶茶)。

茶餐廳也確有自己的一套,顧客可以是西裝領呔,也可以是襯衫拖鞋。桌子上除了擺放著糖,還有醬油、醋、牙籤、胡椒粉,甚至辣椒醬。壓在桌面上玻璃底下的,是完全屬於香港人半中不西的選單,從蛋撻(內地同胞稱為“蛋塔”,可能是同志們不懂念“撻”,即英語中的 Tart 餡餅)到饅頭,從雲南米線到義大利粉,從揚州炒飯到葡國雞飯。當然還有香港原創的“鴛鴦”(咖啡混奶茶)、檸啡(檸檬咖啡)、甚至簡單不過的檸水;而且,海南雞飯可以配羅宋湯、龍脷(即比目魚)柳沙律可以送油菜,到“正宗”泰式魚蛋粉、日式拉麵,以及那少不了的各式公仔麵(方便麵)。

還有就是完全港式的麵包:那沒有菠蘿的菠蘿包,加上一塊厚厚的牛油,便成為香港獨創的鮮油菠蘿包(又稱為菠蘿油),也有與雞沒有關係的雞尾包,均原是西式包點中沒有的;而把中西文化溶合得天衣無縫的,要算那“幹炒叉燒意”(醬油炒義大利麵拌廣東叉燒)了。

其實香港的茶餐廳都是不太大的,無論是廚房還是外面的用餐環境。明亮乾淨是第一感,當然,也說不上什麼環境優雅,這裡本來就是平民快餐廳。據說有人研究一套茶餐廳文化,實在是奇怪那麼小小的餐廳,卻可以包容幾百種食物。正如麥兜的對白,就魚蛋,可以搭配粗麵、河粉、油麵、瀨粉等等,同理搭配的牛肉、牛腩等,因此茶餐廳選擇還真不少,真正可以讓你眼花繚亂。

TAG標籤:茶餐廳 淺談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