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河南冬至的習俗盤點

在我們的傳統節日中包含了很多的民俗文化。冬至節作為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被當做很重要的節日來慶祝。根據全國各地風俗習慣的不同,各地過冬至的方式也不太一樣。我國河南地處中國中部,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今天就來盤點一下河南文化中河南地區怎麼樣過冬至,大家一起學習學習吧。

河南冬至的習俗盤點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吃南瓜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還有很多。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河南人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河南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河南各種餡兒的餃子,個兒大、餡兒足,是河南人在冬至裡最好的一口。河南省省會鄭州還有“燴麵之城”的雅號,在滿街的燴麵館,尤其是在老字號,點一碗羊肉燴麵,點一碗三鮮燴麵,也許,你會把河南人這一物種看得更加真切。

猜你也喜歡:
  東莞冬至習俗都有哪些?
  上海冬至日太陽角度計算方式
  西安冬至日太陽高度角多大?
  老北京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TAG標籤:河南 習俗 冬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