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古色古香的臺灣高山茶文化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從古到今經久不衰。茶文化在中國各地都有著不同的內涵和飲茶習慣,不同的歷史時代,不同的地域,都表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茶文化。那麼在臺灣文化,茶文化又是以什麼樣的姿態存在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看看臺灣的高山茶文化吧。

古色古香的臺灣高山茶文化

臺灣高山茶是指海拔1000米以上茶園所產製的半球型包種茶。臺灣各產茶區內,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地區。主要產地為嘉義縣、南投縣內海拔1000~1300公尺新興茶區,高山氣候冷涼,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致茶樹芽葉所含兒茶素類等苦澀成分降低,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之成分含量提高,芽葉柔軟,葉肉厚,果膠質含量高。色澤翠綠鮮活,滋味甘醇,滑軟,厚重帶活性,香氣淡雅,水色蜜綠顯黃及耐沖泡。

茶具的選用可以根據各地的飲茶習慣。如華北和東北地區的人們,多習慣於用較大的茶壺泡茶,然後斟入茶碗、茶盅飲用,用這種方式泡花茶,香氣不易散失,茶湯又不易冷卻;江、浙一帶習慣於用有蓋的瓷杯泡茶,茶湯的濃淡,完全可以根據各人的愛好,自己掌握;四川一帶則喜歡用蓋碗泡茶,飲用時一手拿碗託,一手拿碗蓋撇去茶湯上漂浮的茶葉;在新疆、內蒙古一帶用專用的茶爐燒茶,用金屬茶壺煮茶,再衝入碗中飲用。

也可以根據不同茶類的特點選用。名優綠茶的芽葉十分細嫩,用通透的玻璃杯沖泡可以盡賞茶葉的翩翩“舞姿”,茶湯的色澤變幻;品飲花茶,為不使香氣散失,應使用有蓋瓷杯或茶壺;烏龍茶在閩、廣、臺等地大多沿用功夫茶的品飲方式,故需選用“烹茶四寶”,簡單一點的,則用陶製小壺、陶或白瓷小盅。飲烏龍茶重在聞香、品味,因此不宜用大杯、大壺。

高山茶則有“七泡有餘香”的說法,方法得當每壺可沖泡七次以上。高山茶泡茶文化還有著別具一格的說法。

“烏龍入宮”:將高山茶放入茶壺。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以示向客人致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全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