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原生態的瑤族的飲食文化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瑤族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他們主要是以農業生產為主,大部分都能自給自足。在瑤族日常生活中,他們的飲食卻偏向於原生態,有點跟韓國類似。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瑤族文化吧!

原生態的瑤族的飲食文化

瑤族以大米、玉米為主食,輔以紅薯、芋、麥、粟、高粱、木薯等雜糧。蔬菜有冬瓜、南瓜、水瓜、蘿蔔、白菜、芥菜、辣椒、茄子、豆角、大莧、眉豆等。有時採集野生苦齋、野蕨、木耳、香信、竹筍做菜。肉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飼養雞、鴨、豬、羊、牛等禽畜。瑤族男子喜歡狩獵,農閒時上山獵回黃猄、山豬,雉雞、野兔等野味作為肉食的補充。在飲食上,除與漢族有共同的習慣外,還有自己特有的食品。

炕豬肉
  亦稱烤火肉,這是瑤家最常見的菜色。春節前夕殺豬宰牛,家家都製作烤火肉。其用料除豬肉外,還有牛肉、黃猄肉、山羊肉等。製作方法:把肉等切成長條形用生鹽醃2—3天,用溫水洗過,再用竹篾或藤串起一端,掛在燒過水做過飯的餘炭烘熱的灶腔內,將鐵鍋反蓋在灶上,如此烤上7—10個晚上,烤肉變得乾爽,然後包裹好,掛在火爐塘上方的煙棚薰煙,又稱燻肉,肉質長年不變,肥肉爽而不膩,瘦肉則越嚼越鮮甜香可口。

豬紅香腸
  用豬血、粉腸、鹽、蔥花等。製作方法:將鮮豬血攪拌,滲入少許米漿,調以食鹽,蔥花及瑤山特有的香草等配料,而後灌入豬粉腸內,每隔一尺長用細繩將頭尾繫緊,放入鍋內用文火煮即成,滑而不膩,風味獨特。

香粳烤肉飯
  香粳米是瑤山的特產,用以做飯,柔軟、香醇。用料:香粳米,大蒜苗、鹽、醬油等。製作方法:先將烤火肉切成肉丁,加些蒜苗等配料,炒至半熟,剷起待用。香粳米飯煮至水乾蒸氣上升時,將配料倒在飯面上,10分鐘後拌勻即可。飯香四溢。

竹筒飯
  瑤家人往野外耕作或伐木時的午飯。用料:大米,酸鹹菜,烤肉等。製作:用剛砍來的新竹,截成一端留節作底的竹筒,用水洗淨,然後把充分浸泡的大米和鹹菜烤肉等,放入竹筒內,以竹葉或樹葉相隔,溼泥封口,放進明火堆煨飯至熟,取出竹筒,劈開,飯軟清香,還略帶新竹的芬芳。

原生態的瑤族的飲食文化 第2張

野蕨餈
  蕨是野生植物,蕨芽如大蒜蕊,筷子大小,撕去皮毛,切成寸長,加調料煎炒,鮮甜嫩滑。野蕨含豐富的澱粉,挖根捶爛,經過濾沉澱,去清水留漿粉,晒乾留用。製作時,以水開漿,調入白糖,蒸熟即成蕨餈,軟滑可口,別具風味。

釀竹筍
  用筍芽、肉絲、冬茹、木耳、蔥花等。製作方法:先將竹筍剝淨過水,切成兩半,然後把肉絲、冬茹、蔥等和成肉末釀進筍內,用蒸籠蒸熟或用油鍋煎成,鮮甜脆嫩。

大莧燜豆腐
  大莧,別稱“大韭菜”,瑤家人把它種在山溪水坑旁,略加草木灰,便生長茂盛,割之再生,一茬又一茬,是山區特別的一種蔬菜。用料:大莧、水豆腐、鹽油、醬等佐料。製作方法:先將大莧用油爆炒片刻起鍋備用,然後煎水豆腐,待豆腐兩面煎成焦黃狀,即把大莧鋪在豆腐面上,加水煮滾,大莧吸入了豆腐的清鮮,豆腐滲入了大莧的香味,芳香清爽。

苦齋雞湯
  “苦齋”是山中野菜,用料:苦齋菜、雞肉、生薑、水、鹽油。製作:先進苦齋菜用開水敞過再清水泡浸,撈起晾乾水。做湯時,先把苦齋菜放入水中,煮滾,再放入雞肉、姜、鹽油,片刻即成,其味鮮苦甘清香。

天鵝菇鮮湯
  天鵝菇,又稱松樹菇,在松樹林中生長盛產期為農曆三月及十月剛長出地面的菇子,肉厚鮮嫩。用料:鮮魚或鮮肉、松樹菇及佐料。製作:將菇子洗淨後放入鍋內略炒一炒,加鹽後再炒出汁,即可放水,煮沸後再加肉絲滾兩滾即可上席,湯清甜芳香。

水酒
  瑤族嗜酒,多為自釀低度的米酒。一種是粳米所釀白酒,另一種是糯米酒。也有用玉米或木薯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