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經典徽菜之臭鱖魚的文化

在徽菜文化中有道名菜叫臭鱖魚,人們常說,去吃徽菜不能不吃臭鱖魚。可見臭鱖魚是有多出名,但是第一次吃臭鱖魚的人常常會被它的臭味嚇到,不敢下筷。
  其實大家不用擔心臭鱖魚並不是這個魚壞掉或者腐爛了,臭鱖魚所散發出來的臭是便是這道菜特色,當你吃一口後,你會驚訝地發現它的味道是那樣的鮮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臭鱖魚都有什麼歷史典故。

經典徽菜之臭鱖魚的文化

徽州臭鱖魚的來歷(之一)
  徽州名菜“徽州臭鱖魚”別有風味。它統稱“桶鮮魚”,又俗稱“醃鮮魚”。所謂“醃鮮”,在徽州土話中就是臭的意思。這道菜的誕生在上百年前,地點在黃山西南麓的黃山區郭村鄉的小村落扁擔鋪。

有一年,徽州府調來了個姓苗的酷吏當知府。此人嗜魚成性,食不離魚,且愛吃活蹦亂跳的鮮魚,尤其是鱖魚,這可就難壞了他手下的衙役們。因為徽州境內重巒疊嶂,水流湍急,難產大魚,徽州人吃鱖魚都要從貴池、銅陵等沿江地區靠肩挑運進,往返一趟要六七天時間。

當時沒辦法保鮮,魚一腐爛就只好丟棄,一些商人因此折本而破產。商人只有在氣候轉涼時,才到江邊去購鱖魚,用木桶盛裝,僱挑夫沿池州至徽州的府際幹道挑往徽州山區販賣。

扁擔鋪地處池州至徽州府際幹道的中段。一出扁擔鋪就到了徽州地界,翻過上七裡下八里的羊棧嶺古道,就是古黟的巨集村。這一年,經常給苗知府運送鱖魚的衙役王小二看天氣轉涼了,就僱了八個挑夫到江邊去收購活鱖魚,然後趕緊往回趕,一則是交差,滿足苗知府的食魚欲,二則自己也想賺一筆錢好好過個年。

可是天公不作美,上路後天氣轉熱,鱖魚在桶中開始窒息。王小二隻好催挑夫日夜兼程往前趕,到了扁擔鋪住店後,王小二開啟桶蓋看看,不少魚已經窒息而死了,散發出一股臭味。王小二著了急,受堂杖只是皮肉之苦,可要返回貴池重買,錢由哪個出?自己要血本無歸了。

所幸這王小二腦瓜子靈活,情急生智,忙叫挑夫把魚刮鱗剔腮,剖肚剔腸,然後在魚身上抹上一層食鹽殺殺臭味,這樣不至於虧本。為試鱖魚“醃鮮”的味道如何,王小二提出幾條大鱖魚叫扁擔鋪一飯店廚師煎燒。廚師放了佐料紅燒後,大家試著嚐了嚐。

真是不吃不知道,吃了嚇一跳。大家認為雖與鮮鱖魚味道相差很大,卻別有一番風味。主意已定,王小二叫眾挑夫飯後繼續趕路,將“臭”鱖魚儘快挑到徽州府,眾人均不解其意。

王小二的兄長王老大是府前街一家名餐館的廚師。王小二一到徽州府,沒有忙著去衙門覆命,而是將八個挑夫挑的16桶臭鱖魚全部交給了王老大。王老大僱請來城裡的諸多廚師,洗淨臭鱖魚,然後配姜、蒜、椒、醬、酒、筍等佐料精燒細制,又寫了一條“徽菜珍品風味鱖魚應市,本店免費品嚐”的橫幅拉出來,立即吸引了許多顧客,不少達官貴人、市井人家應約而來,品嚐“風味鱖魚”。大家吃過魚後,都連連道好,問王家兄弟是用什麼神奇的佐料燒製的,王家兄弟笑而不答。

再說苗知府沒有如期吃上王小二去貴池購買的鮮鱖魚,早已對魚饞涎欲滴,正在這時,王小二從府前街端了一鍋“風味鱖魚”送到苗知府的餐桌上,苗知府顧不了多問,張口一嘗,道:“風味鱖魚,名不虛傳!”

原來這“風味鱖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既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肉質又醇厚入味,同時骨刺與魚肉分離,肉成塊狀。苗知府吃了還想吃,不再向王小二追問要吃鮮鱖魚的事了。臭鱖魚由此聲名遠揚,一躍而登上徽菜譜。

自此以後,王家兄弟便在徽州府的市中心開了一家“風味鱖魚館”,做販賣烹飪一條龍生意,用“風味鱖魚”品牌招攬顧客,生意紅紅火火。據說有時鱖魚未腐到位,王家兄弟反而要挑夫將“桶鮮魚”往回挑一程,臭了以後才挑往魚館燒製,以求燒出“風味鱖魚”的特色。

經典徽菜之臭鱖魚的文化 第2張

徽州臭鱖魚的來歷(之二)
  相傳,出產在長江流域的鱖魚是徽州人愛吃的一種魚類。因此,不少商人從事長途販賣生意。(當時步行一趟需要六、七天的時間),由於沒有保鮮裝置,魚一腐爛就只好丟棄,使得一些商人因此賒本而破產。當時商人只好在氣候轉涼時,才到江邊去收購鱖魚,用木桶盛裝,僱挑夫沿貴池至徽州的府際幹道挑往皖南山區販賣,當時這種魚通稱“桶鮮魚”。

有一年,一個商人看看天氣轉涼了,就僱了八個挑夫到江邊去收購鱖魚,然後趕緊往回趕,以求賺一筆錢好好過一個年。

可是天公不作美,挑上路後天氣突然熱了起來,鱖魚在桶中開始腐爛,商人只好催挑夫日夜兼程往前趕,到了太黟交界的扁擔鋪住店後,商人開啟桶蓋看看,已經聞到了一股臭味,商人著了急,這次生意怕要血本無歸了,就在商人要作出將魚丟棄的決定時,他臨機一動,將這種魚叫店家煎好,大家試著嚐了嚐,真是不吃不知道,吃了喜一跳,大家認為與鮮鱖魚味道相差很大,卻別有一番風味。

這個商人高興地笑了起來,他主意已定,叫眾挑夫飯後繼續趕路,將“臭”鱖魚儘快挑到目的地—徽州府。眾人都不解其意。

到了徽州府,商人將魚洗淨,僱了城裡的許多廚師到他家來,將“臭”鱖魚燒好,免費送人品嚐,當時的達官貴人、市井人家都應約而來,品嚐商人的“風味鱖魚”,大家吃過魚後,都感到別有風味,請教商人是用什麼神奇佐料燒製的,商人笑而不語。

商人從此以後,便開了一家“鱖魚館”,從事販賣烹飪一條龍生意,以“風味鱖魚”為品牌招攬顧客,一時生意紅火,發了大財。據說有時鱖魚未腐爛到位,商人反而要挑夫將“桶鮮魚”往回挑一程,讓魚腐爛,才挑往魚館燒製,以求燒出“風味鱖魚”而賺大錢——因為此時鮮鱖魚的吃法已經不時興了。

許多年過去了,吃的人總是不知“風味鱖魚”是用什麼神奇佐料烹飪出來的。等大家都明白了謎底後,都感到好笑,原來“風味鱖魚”就是“臭”鱖魚烹飪出來的,“徽州臭鱖魚”這種說法便傳開了。

而這味菜餚也成了一道人人喜歡、家家會燒的家常菜,成了一道徽州地方名菜—徽州臭鱖魚。其實:這臭鱖魚並不臭,它的本意是“腐而不爛”的意思。

徽州臭鱖魚與“臭豆腐”的無意發明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也是世間事的一個巧合吧。

經典徽菜之臭鱖魚的文化 第3張

徽州臭桂魚的做法

1、醃製“臭”鱖魚的關鍵

(1)在醃製“臭”鱖魚的過程中,溫度和鹽量的變化都起到了決定性因素。一般情況下溫度在10-30℃為宜,在此範圍內溫度越高醃製的速度越快。

鹽量則以每25kg鱖魚400-500克鹽為宜,在此範圍內鹽量越少醃製的速度也越快。以25kg鱖魚500克鹽為例,當溫度在10-20℃時,醃製時間約為7天,當溫度在20-25℃時醃製時間約為4天,溫度在25-30℃時則需2天時間便可醃製完成,達到“臭”的效果。

(2)醃製“臭”鱖魚的桶以選用木桶為佳,這樣才能使“臭”鱖魚“臭”味醇正。在醃製過程中外加重物壓制可以使“臭”鱖魚烹製後肉質緊密,每天上下翻動一次能使鹽份均勻地滲透每一條鱖魚,使其出品統一。

(3)醃製“臭”鱖魚還可以分為整條醃(適合於250克-500克/條的鱖魚)和塊狀醃(適合於較大的鱖魚,改小塊後再醃製),烹製後風味都一樣,但因塊狀鱖魚具有易受味,便分食的優點,故而更受食客們之喜好。

2、臭桂魚的食用方法

原料:醃製好的臭鱖魚600克,肉碎50克。

調料:姜米、蒜茸、蔥絲各適量,料酒、老抽、白糖、味精、溼澱粉、紅油各少許。

3、製法:

(1)先將臭鱖魚切成塊,洗淨待用。

(2)將臭鱖魚放入開水中稍焯,瀝乾水分後待用;勺加底油入蔥、姜、蒜末及肉碎炒出香味後下入臭鱖魚,烹入料酒及老抽,並注水適量,調好口味後大火燒開,改小火燒10分鐘即可收汁裝盤,稍加點綴即可。

TAG標籤:徽菜 鱖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