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什麼年份中伏20天,2016年中伏為什麼20天

“冬數三九,夏數三伏”,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生活常識,而從今天開始我們進入了2016年的“中伏”時節,在這樣暑熱升級、天天“蒸桑拿”的日子裡,或許會有想早日熬過酷暑的人問,為什麼2016中伏不是10天,而是更長的20天呢?到底什麼年份的中伏會有20天呢?

2016年中伏為什麼20天,什麼年份中伏20天

2016年三伏天具體時間:
  2016年7月17日—2016年7月26日,為初伏,10天
  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15日,為中伏,20天
  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為末伏,10天

2016年的“中伏”共有20天,為什麼有的年份“中伏”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顯得沒有規律呢?原來,這是由曆法的規定造成的。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

傳統曆法規定,每年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始入“頭伏”,而立秋之後的第一個“庚日”才入“末伏”。如果夏至日離“庚日”較遠,入“伏”後20天時,已過立秋,即開始入“末伏”,這樣“中伏”僅10天。如果“庚日”離夏至日近,入“伏”後數到第20天時,還未到“立秋”,則“中伏”必須延長10日,這樣,“中伏”就20天了。

換句話說,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如出現5個庚日,中伏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由此來計算一下,2016年的“夏至”日為6月21日,27日是其後的第一個“庚日”。數到第三個“庚日”為7月17日,即為“頭伏”,7月27日開始進入“中伏”,8月5日在立秋(7日)之前,所以“中伏”要延長10天。如果夏至後第一個“庚日”是6月22日至27日中間的任何一天,那中伏就是20天了。據統計,從1981年至2050年的70年間,“中伏”為10天的有20個年份,“中伏”為20天的共有50個年份。

TAG標籤:中伏 年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