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祭祀本族先賢的場所,汪氏宗祠

解讀百家姓汪姓。汪氏宗祠,乃是祭祀本族先賢的場所。汪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五十六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五百二十九萬兩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3%左右。

汪氏宗祠:祭祀本族先賢的場所

汪姓文化之宗祠

汪氏宗祠位於衣錦坊61號,為祭祀本族先賢的場所,建築面積491平方米。祠坐南朝北,石門框大門鑲有花崗石牌匾,上刻“汪氏宗祠”四個大字。大門內立有屏門,屏門兩旁為耳房,耳房後為天井,天井上有汪氏後人為先賢的兩塊功德石碑。主座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七柱,硬山頂,穿鬥式木構架,鞍式山牆。一進過屏門進入二進,二進為兩層走馬樓。

汪氏祠堂始建於清道光甲申年(1824年),翌年桂月竣工,合族首祀宗祖,訂有族規、祠訓,並著有《汪氏敦睦堂譜牒》。每年農曆二月十八和八月十八舉行春秋兩祀,各房派定執事,置辦祭品,照儀舉祭。清光緒二十九(1903年),祠內增建後進二層文昌閣,並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進行了重修。

汪氏子孫自唐迄清歷中文壯元5人,武狀元1人,榜眼、探花個4人,而唐越國公汪華、宋大學士汪澡,明兵部左侍郎汪道昆等名聲尤為顯赫。

汪道昆(1525~1593年),字伯玉,號南溟、太函,明代安薇歙縣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與張居正等為同科進士。任義烏縣令時,組織民眾練武,世稱義烏兵,人人能投石,以抗倭寇。後升任福建兵備道,曾協助戚繼光掃平擾閩倭寇,以功擢按察使,又任僉都御史等,累官至福建巡撫、兵部左侍郎。汪道昆好詩詞、戲劇,率新安詩人結豐於詩社,創立“新按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