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想解饞就吃燉肉,北京立秋貼秋膘

貼秋膘是我國民間流傳甚廣的一種節氣飲食習俗,指的是每年立秋節氣的時候人們通過味道豐美的食物來滋補夏天消耗的營養。全國各地貼秋膘的吃食不盡相同,但大多數都是首選吃肉,正所謂是“以肉貼膘”,那麼就讓我們來了解,北京立秋貼秋膘的習俗——吃燉肉。

北京立秋貼秋膘,想解饞就吃燉肉

古時每到立秋,民間流行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老北京人一直以來也有“苦夏”的說法,夏天天太熱,人們什麼都吃不下去,有厭食之感。每日除了花樣翻新的吃一些過水涼麵條以外,再也沒別的可吃。這既是一種季節反映,同時也是一種心理反映。到了立秋,天氣雖仍然很熱,但人們的身上至少再無溼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

於是人們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麼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叫“以肉貼膘”,北京人有“立秋燉大肉”的說法,也有說“秋季補的好,冬天病不找”,家家戶戶立秋燉肉“貼秋膘”,是不可缺少的。

貼秋膘兒之俗自古有之,清代及民國時期最為盛行。立秋這天,北京市場上賣得最好的就是肉,回民買牛羊肉、漢民買豬肉,總之在這一天裡不分民族家家戶戶都在燉肉。北京人在這天吃燉肉別提多講究了,特別是漢滿兩族,家裡的主婦要到市場上買一大塊非常新鮮的豬後臀尖肉,回到家裡洗淨,在爐子上坐好了鍋,裡面除了切成方塊的肉和水以外,還要放上蔥、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醬、鹽、用文火燉。

在這裡面的料包可不簡單,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葉、木香、涼姜、白芷、陳皮、豆蔻、砂仁、桂圓、小茴香、甘草等等二十多種中草藥香料組成,燉出來的肉香味撲鼻。可以說在這一天裡,整個北京城完全沉浸在燉肉的香味裡。

這樣燉出的肉既滋味豐美,又富有營養,補充了必要的營養、脂肪、蛋白、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又起到了增強肌體抵抗能力的作用,同時料包內的各種中草藥的中和,對人體更是起到了祛瘟除溼、平補平瀉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