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立夏稱小孩的習俗的由來

俗語云:“立夏稱一稱,小孩免疰夏。”立夏稱小孩已成為當地人們的習俗。據說這一天小孩稱了體重會帶來福氣,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那麼,立夏稱小孩的習俗是從什麼時候流傳至今的呢?不妨隨小編往下看吧。

立夏稱小孩的習俗的由來

每年5月5日或6日時,“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太陽到達黃經45°,故名立夏也。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在我國古代是非常重視立夏這個節氣的,傳統風俗眾多,有些保留至今。

立夏時稱小孩的習俗最初來源於吳國孫夫人和小阿斗。相傳,三國時劉後主阿斗是趙子龍在長阪從曹軍百萬軍中救出來的,因阿斗母親已投井自殺,劉備把阿斗帶在身邊。後來周瑜誤施美人計,劉備遂娶吳王孫權的妹妹為繼室。劉備要出征領戰,帶著阿斗很不方便,就把阿斗交給孫夫人撫養。那時,孫夫人住在吳國,那裡氣候溫和,物產豐富,讓孫夫扶養阿斗,既平安又放心。

到吳國時正好是立夏節。孫夫人一見白白胖胖的小阿斗,非常歡喜。但孫夫人也有顧慮,畢竟是晚娘,萬一有個差錯,不僅夫君面上不好交待,在朝廷內外也會留下話柄。美麗聰明的孫夫人想了一個辦法:今天正是立夏,用秤把小阿斗在子龍面前稱一稱,到翌年立夏節再稱,就知道孩子養得好不好了。

打定主意後,便立即將小阿斗過秤。趙子龍覺得新鮮,也順口講了一句吉利話:“娘娘,孩子鉤住了,準平安,養得好。”從此,每年立夏節,孫夫人把小阿斗稱一稱,向劉備報平安,又仿製大量的燒餅分給宮女,因而在江南一帶就形成了立夏節稱小孩和吃塌餅的習俗。

立夏稱體重也是為了及時發現“退夏”,以便發現體重減輕時及時採取補品增補。

TAG標籤:習俗 小孩 立夏 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