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你所不知道的山東黃河文化

黃河是世界著名的古文化之一,它也是中國文明的主要源泉,黃河的歷史久遠,黃河文化也在歷史的長河中猶如中流砥柱、它朝氣蓬勃、吸納了全國各地不同的文化從而流向全國。那麼,你知道黃河文化對山東文化有什麼影響嗎?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就知道了。

你所不知道的山東黃河文化

黃河文明的形成期大體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間,前後經歷了兩千年之久。在這一時期,神州大地出現了許多地區性文明,如在長江流域有成都平原文明、江漢文明、太湖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有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等。在黃河流域有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有仰韶文化、中原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馬家窯文化等。

在東北有燕山地區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主要是紅山文化。各個地區性文明都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學術界都給以高度評價,但是到後來有的文明中斷了,有的文明走向低谷,只有黃河文明恰如中流砥柱,朝氣蓬勃,吸納、融合了各地區文明精華,向更高層次發展。黃河之源為卡日曲,出自青海巴顏喀拉山脈各姿各雅山麓,東流經四川入甘肅,過寧夏入內蒙古,穿行陝西、山西、河南,由山東北部而入渤海,全長5494公里,為中國僅次於長

江的第二大河。黃河分為三段,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以上為上游;河口至河南孟律為中游;孟律以下為下游。黃河之源,有三條小河北支叫扎西、西支名曰古宗列曲,西南支便是黃河的正源卡日曲。三曲匯為一道東流入星宿海。這條由冰封雪覆的高山中湧出的河水,清澈見底,潺潺有聲,活潑得如同嬉戲的兒童,整天整夜唱著快樂的歌;黃河的上游穿行在高山峽谷之間,跌蕩起伏,湍急迴旋,水流依舊清冽;及至中游,河口至孟律,流經黃土高原,含沙量大增,水色乃呈深黃,登高一望無垠的高原千萬條溝壑如同黃土的巨龍,一齊擁入大河的懷抱,或者宛如千萬條被碩大無明的推土機陣列拱動的土方,同時要推入大河築起無數的堤壩。

彷彿不是河水沖刷了黃土,而是黃土在億萬年裡要天天掩埋河水。固執而又無羈的大河衝破一道道泥的堤、土的壩,一路揚波夾帶著它俘虜的泥沙,自山西壺口飛流而下,震盪著天鼓,捲揚起罡風,隆隆復隆隆,晝夜不捨。直過孟律,地勢平坦,華北平原展開胸懷撫攬著狂怒的河水。河水漸漸緩速,彷彿在作搏鬥後的歇息。泥沙從懷中釋落沉入河底,年年堆積,月月沉淤。於是兩岸築大堤,積年而增高,河底高於地面,黃河之水遂成地上之河,直如由天而來,奔向大海

世界上人類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大都位於河海之濱或河流交匯之地。埃及的尼羅河,印度的恆河,美索不達米亞原野上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是人類古老文明的血脈。古老的兩河,培育灌溉農業,也讓文學與數學之樹開始發芽生長。輪子的發明,將交流和貿易成為現實,楔形文字的出現讓巴比倫人成為真正的文明人。於是在公元前3500年前,兩河流域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批真

正的城市。但是兩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建立在單一的灌溉農業基礎上,一旦灌溉條件失去,古代文明也隨之衰敗,於是,古老的巴比倫文明就掩埋在亙古的沙塵之中。

我們的古代文化則不然,那時候東亞季風吹拂著華夏大地,複雜多樣的自然環境雖然不如兩河流城那樣便於利用,卻為我們的先民創造下多種生態因子,為先民發明創造更高更復雜的利用自然條件的技術鋪下了客觀基礎。黃河與長江都發源自崇山峻嶺,而不是兩河流城那平坦的原野。從山岩噴洩而出的江流必須有較高的技術才能利用,而廣大地域的多中心文化,又使得中華文化的發展不致因為某個中心的衰落而全體消亡,因此,中華古老文化的不曾中斷和持續發展就是客觀的必然。

我們的黃河從古至春秋時代就一直在今天華北平原一帶不斷演出“龍擺尾”的話劇。頻繁的改道、汛濫、形成大片的黃土原野為旱作農業提供了廣袤肥沃而鬆軟的土地,這一地帶的氣候也頗有規律,雨季正好在農作物的生長期。於是,造宜黃土帶生長、成熟期短又易於儲存的粟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糧食作物。黃河流域的古代文化既經歷了自身長期的發展演變,又充分吸收了周圍地帶的文化精華,終於成為中華早期文明的主流。

TAG標籤:山東 黃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