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你所不知的西安酒文化

中國的飲酒之風由來已久,酒還是作為封建統治者進行禮儀的重要工具。隨著時間的不斷髮展,酒文化更是融入我們的生活裡。那麼作為多朝古都,有著悠久歷史的西安文化和酒又有什麼不解的緣分呢?

你所不知的西安酒文化

唐代酒業取得了很大進展,一方面由於我國傳統的釀造技術發展,不斷地增加新的品種,另一方面是各民族與中外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引進了許多品種,形成了各種地方特色。高昌有葡萄酒,北方有大麴造酒,南方則奠定了小藥麴酒的釀造基礎。

《唐國吏補》卷下記有“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河東之乾和葡萄,嶺南之靈溪、博羅,宜城之九醞,潯陽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蝦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漿酒,法出波斯。”其中長安一地就佔四種。

當時長安就是今天的西安是全國酒業的中心,酒的釀造、買賣都很發達。詩人們詠及長安美酒,讚不絕口。劉禹錫“勸君多飲長安酒,南陌東城佔取春”。說明長安名酒在人們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長安百花時,風景宜輕薄,無人不沽酒,何處不聞樂”。酒的買賣也很繁盛。

長安常住人口包括普通百姓、皇族、宦官、宮女、官員、禁軍、僧尼、國子生等。另外,入京應舉者、各地駐京人員、各民族朝覲使團及各國使者、商人等,“浮寄流寓,不可勝計”。大量消費人口的生活,依賴於市場商品供應,同時也刺激了市場經濟的活躍,這是長安酒業發展的潛在動力和有利條件。

長安酒業是在全國酒業普遍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唐書》卷53《食貨志》載“唐都長安,而關中號稱沃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經濟居全國之首。

市坊酒家從整個唐代長安的釀酒業看,這種自釀自用的酒類生產,所佔比重並不大。在長安,私家能夠釀酒的多半是富商巨賈、豪門貴戚。主要原因是城市中農業人口少,平時維持生計的糧食都要取之於市,沒有能力釀酒。

市民遇節日,重大祭祀活動或來客人時,多於市上取酒應酬。戴叔倫有“客來應是酒頻賒”的詩句,岑參也因“愛客多酒債”。“取酒蝦蟆陵下,家家守歲傳卮”,說明城市中酒業發達,隨處可買到酒。

唐代長安有幾個酒類生產中心,以出產美酒聞名全國。西市是長安城中一個著名酒類生產地,唐代十三種名酒之一的“西市腔”即產於此。

TAG標籤: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