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你所不知的湖南酒文化

湖南文化中有著極為強烈的政治意識,尤為突出的就是愛國主義精神。這些文化特點也都體現在湖南的酒文化裡,南嶽洞庭,嶽麓湘水,湖湘美酒飄溢著醉人的芳香。那麼,湖南酒文化與湖南人有什麼淵源?湖南酒文化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你所不知的湖南酒文化

在歷史文獻中,古人對湖湘飲食亦有豐富的記載。如屈原在《楚辭》中就提到過衡陽古酒“骿酒”,並稱其為“楚源骿”,他還在《招魂》中,對楚地湖南宴席上的美食和美酒均做了詳盡而生動的描述。《戰國策·魏策》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據專家考證,儀狄為女性釀酒官,極有可能是古武陵地域的部落先民。特別是古武陵文化圈的“酉水”、“澧水”,就與酒文化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絡。《辭源》中寫道:“古文酒與酉同”。

按湖南民間說法,酉水河以前又叫酒河。而《酉水·禹貢》說酉水就出自今沅陵,酉水流域分屬湘、黔、渝、鄂邊區的武陵山地,為古酉人的世居地,酉水古稱酉溪,是武陵五溪之一。“遠在唐虞,為三苗地。”“楚、秦為黔中地,漢以降,先後設有酉陽縣、酉陽州、酉陽軍、澧縣、澧陽縣等”。

古代酉、酒、醴、禮都是相通用的,醇酒也叫醴酒,甲骨文中此字正象以陶豆盛醇酒祭神之狀,後人加酉旁為醴,《華陽國志·卷三》《蜀志》載:“始立宗廟,以酒曰醴”,上古時善於釀酒的部落所居之水為澧水。另外,楚國一地盛產菁茅(也稱之為苞茅),《禹貢》、《漢書·地理志》等就有“包匭菁茅”的記載。這種茅草同樣也盛產屬於楚國的湖南湘北和湘西一帶。

周天子讓楚人上繳的貢品,就有這種茅草,主要用於縮酒祭祀。另外《論語》、《楚辭》、《呂氏春秋·本味》、《齊民要術》、《藝文類聚》、《北山酒經》等文獻對湖湘飲、食均有豐富的記載。

另外,在湖南民間還有許多關於炎帝湖南酒——酒文化——造酒傳說,中華民族被稱為“炎黃子孫”,炎黃二帝中作為中國農業文明的開創者和傳播者的炎帝,“始作耒耜,教民稼穡;普嘗百草,始有醫藥;治麻為布,製作衣裳;日中為市,首倡交易;耕而作陶,創制陶器。”炎帝締造了中華古國最早的文明,為發展社會生產力,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後人譽為是農耕文化的創始人。

炎帝在湖湘大地上留下了豐富的足跡,湖南是神農炎帝和黃帝的生活之地和炎帝安寢之地(株洲有炎帝陵)。炎帝是農耕文明的始祖,也是酒文化的奠基人,炎帝時代已具備了釀酒的原料、貯酒的裝置,並從猿猴造酒總結出了釀酒的技術,當然,炎帝貴為帝王不可能親自動手,只能教導和指導他人釀酒,依此來看,那釀酒之人必是湖南先祖了。

特別是在20世紀70年代,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不僅有酒和大量殘留食品的遺蹟出土,而且還有食簡、筷子和飲器、食器等,其量之多,其質之精,其包含的應用範圍之廣,足可以開一個漢代飲食博物館。

在西漢墓中出土的文物中關於酒的記載有白酒、米酒、溫(醞)酒和肋酒等幾類,特別是在出土的帛書《養生方》和《雜療方》這兩本醫藥學方面的著作中,還有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釀酒工藝記載;馬王堆漢墓女屍數千年不腐的原因之一就是經過了“七竅灌酒”;在澧縣城頭山城市文化群中,考古還發現了用於濾酒的“漏斗形澄濾器”,這便是距今7000年——9000年前在湖南已出現釀酒工藝的歷史見證。

湖南還發掘出了中國南方最多、質地和造型最優、堪稱國寶的青銅酒器。以上所述都從文字和實物上充分證明了古代湖南自中華人文初始時,就產生了酒文化。

TAG標籤:湖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