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領略包頭獨特的飲食文化

包頭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沿黃經濟帶的腹地,溝通北方草原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之間的交通要衝,其飲食文化有它獨特的地方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從包頭文化的角度去看看其飲食文化吧!

領略包頭獨特的飲食文化

飲食特色,
  包頭是草原文化和黃河文明的結合地,從清朝開始,包頭已經成為了西部地區的皮毛集散地,商業的繁榮和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當地飲食業的發展,在融合蒙、漢、回族的飲食傳統之後,博採北方各省飲食文化之長,形成了名盛一時的老包頭名菜,特色的菜點有“西湖魚”、燒羅漢珠、紙包羊肉等。

包頭位於內蒙古西部地區,其風味飲食特點帶著濃厚的西北風味,以包頭市和周邊的主產牛、羊肉和麵食等為主,並且與呼和浩特的飲食也有十分相似,有白食和紅食之分,即蒙古族的各種奶制食品和肉類食品,以馬奶酒、燕麥片、燻雞、素鍋盔最具風味。

包頭市內能品嚐當地風味特色的地方有“塞外第一街”(鋼鐵大街)和環城路與南門外大街的交叉之處等,這些地方彙集著許多風味餐館、小吃、夜市等,在這裡可以盡情品嚐包頭的風味食品。

說到包頭的美食,當然不能不提包頭的涮羊肉。據說當年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因為人困馬乏,非常想吃家鄉的清燉羊肉,於是吩咐手下的人生火做清燉羊肉。正當伙伕準備割肉時,卻有探子回報說有敵軍逼近,為了大部隊的安全必須開拔轉移。但他又特別地想吃,於是一邊上馬一邊喊羊肉,伙伕知道他性子急,於是切下十幾片薄羊肉放進沸水裡攪拌了幾下就撈了上來,然後撒也點細鹽就端給了他,忽必烈吃後率領部隊迎戰敵人結果旗開得勝,所以這種吃法就被流傳至今。

包頭的羊肉與其它地方相比肉質更加的鮮美,而且沒有羶味,湯料也特別地講究,所以吃起來特別地香!

除了涮羊肉之外,包頭的燒烤也是特別有名的。無論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忙碌的市井人士,還是少不更事的孩童,既使是社會名流也會對燒烤情有獨鍾。最喜歡的就是烤羊肉串兒,包頭的羊肉串味道純厚鮮美,再喝上一些冰涼的生啤,感覺這就是神仙過的日子!

燜面也是包頭的特色小吃,燜面的做法也相當簡單,材料是紅燒肉、排骨、豆角和土豆,將它們在鍋裡煸到半熟,然後加上面條,不加任何的湯水,直接用文火把鍋裡的東西燜熟。這樣菜的香味融進麵條裡,味道自然地鮮美。起鍋之後也不需要加任何的香料,吃在嘴裡照樣美味厚道!

節慶飲食
  過年的時候,包頭人習慣吃油炸糕,這個炸糕叫做“炸油糕”特指胡麻油炸的黃米糕,什麼糯米和江米的都是後來改良的。以前是過年才吃吃的著的好東西,老一輩人常流傳這樣的話:“三十里的莜麵,四十里的糕,十里的豆麵餓斷腰”,這是當年走西口的人心目中最抗餓的美食了。其實吃炸油糕不但是過年還是包頭人(這裡特指走西口來的山西陝西人,後來的河北人和東北人都不理解也不喜歡)過生日時的必備食品,吃糕的意思就是“步步高”。

黃河鯉魚節
  每年南海湖開河的時候(大約在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舉辦黃河鯉魚節,目的是宣傳緊靠黃河、土生土長的鯉魚文化,屆時將有地道的、膘肥肉厚、口味純正的黃河野生鯉魚上市。美麗的南海風光、豐饒的南海水產,吸引了廣大釣魚愛好者前來遊釣。為了更好的吸引遊客,南海管理處舉辦釣魚節,屆時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沿湖廣大的釣魚愛好者每人手持釣杆,屏聲靜氣,一動不動,從早上到晚上,收杆計數,其樂無窮。

TAG標籤:包頭 飲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