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養陰護陽是重點,處暑的養生文化

古人說處暑之“處”,乃是躲藏、終止之意,因此“處暑”這一節氣的到來,就包含暑天將近結束、“暑氣至此而止矣”的意思。而在我國傳統中醫養生家看來,處暑過後自然界的陽氣趨向收斂,人體陰陽之氣的盛衰亦隨之改變,此時的保健養生需要特別注意養陰護陽,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一二。

處暑的養生文化:養陰護陽是重點

暑氣餘熱護脾陽
  此時三伏接近尾聲,“處暑寒來”,暑氣漸退,秋意漸顯,正是“爭秋奪暑”之時。但嶺南天氣還沒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甚至此時晴天下午的炎熱不亞於暑夏之季,這也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毒如虎”之意。

因此,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上是這樣形容處暑的:“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雲: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說進入處暑後還要再歷十八天的流汗日而始涼。但畢竟炎熱天氣已接近尾聲,晝夜溫差逐漸加大,白天酷熱,夜間涼爽,秋燥也越來越明顯,而因暑熱餘氣,秋分以前以溫燥為主。

處暑節氣,依照自然界的規則,陰氣外顯、陽氣斂藏,因此,人體的陽氣也隨自然之力而內收貯存。而秋冬陽氣的潛藏是否得當直接影響來年春夏陽氣的升發舒展,故要注意保護陽氣。

正是因為陽氣的潛藏,人體常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的“秋乏”。所以要適當延長睡眠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將夏季的“夜臥早起”的習慣改為秋季的“早臥早起”,爭取晚上亥時至子時間入睡,即晚上10點到11點,儘量避免遲於子時睡覺。

夜眠時注意控制空調的溫度和風扇的風力,此時夜間漸涼,可儘量不開空調或風扇。夜寢還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以防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在飲食方面,建議要注意勿再“因暑貪涼”,脾臟喜溫而惡寒,喜燥而惡溼,生冷生溼,生寒肯定會傷脾陽。

秋燥時節養肺陰
  秋季燥邪當令,處暑以溫燥為主,人們容易出現眼睛乾澀、口鼻乾燥、咽乾嗓痛,口渴心煩等症狀。燥易傷陰傷肺,故需適當補充水分。

秋季喝水也有講究,一般以少量頻次,甜鹹搭配為宜,因為在飲用水中加入少量鹽可減少體內水分流失,而淡糖水或蜂蜜水有潤肺養陰的作用,“朝朝鹽水,晚晚蜜糖”可謂秋季的飲水養生之道。

另外,由於處暑時節嶺南地區的雷雨仍然較多,溼氣未散,因此,這個節氣的養陰不宜滋膩太過,潤燥時可適當佐以辛潤之品,如蘿蔔豬骨湯、銀耳杏仁湯等都是適用於本節氣的調養膳食。

TAG標籤:護陽 處暑 養陰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