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大寒手腳冰涼應提防血管疾病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階前凍銀床,簷頭冰鍾乳。”大寒節氣到來之際,大江南北寒冷徹骨,這個時候人們應該及時新增衣物,做好防寒保暖。不過有些老人和女性在這時不管穿多厚的衣服,手腳依然是冰涼的,醫生指出,如反常怕冷,就要注意提防血管疾病,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

大寒手腳冰涼應提防血管疾病

大寒時節,寒潮南下頻繁,防寒保暖很重要。不同個體對溫度反應的差別很大,有人怕冷,有人怕熱,是很平常的事。但這種情況如果超出了一定界限,就可能是疾病的先兆,這不僅是天氣冷,還有可能是疾病作怪。

手腳冰涼是自我保護功能
  女性控制手腳血流的神經比男性更敏感。在我們的面板下存在感受寒冷和溫暖的兩種細胞,通過感受外界溫度的變化,從而調節體表的溫度。

專業醫師介紹,當外界有寒冷的變化時,感受寒冷的細胞就會對身體發出訊號,讓血液流向心臟、肺部等重要器官,以保護它們不受寒冷的攻擊,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這樣一來流向身體末端部位,如:手指、腳趾、耳朵、面部的血流就會大大減少,導致手腳冰冷。

一項研究顯示,女性的體表溫度比男性低2。8華氏度,但女性的體核溫度比男性高0。4華氏度,另外女性的血壓還要比男性低,所以,女性的手腳普遍比男性冷。

怕冷與身材瘦高也無關。醫師認為,身高與心臟血液迴圈並無關聯,無論長得有多高,四肢有多長,都不會只因為手腳離心臟比一般人更遠而感到冰冷。不過,那些患有結締組織疾病的高個人群,除了會手腳冰涼外,還會感到麻木。

反常怕冷可能有血管疾病
  專業醫師也提醒人們,周圍血管疾病都會出現手腳涼的症狀。如果經常怕冷且手指腳趾出現變色,就要注意是不是血管疾病,應引起高度重視,並及時到醫院接受檢查、治療。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一種動脈和靜脈慢性損害的血管疾病,大多在寒冷季節發病,表現為小腿和足部皮膚髮涼,皮色蒼白或青紫,行走時疼痛,酸脹,稍事休息後可以緩解。當病情進一步發展時,則會出現患肢面板乾燥、肌肉萎縮、疼痛加重,夜間尤為明顯。

閉塞性動脈硬化症,主要是下肢動脈血管硬化,使血液供應不足,發生肌肉和神經營養障礙,表現為肢端發涼、疼痛與跛行,嚴重者可引起腳趾潰瘍與壞疽。一般發病年齡較大,男多於女,但如果兼有糖尿病也可在青壯年時期發病。

雷諾病,遇寒冷或情緒激動時容易發病。典型表現為雙手指(腳趾)末端在受涼後出現發白、發涼,然後變紫、變紅,最後又可恢復正常。其原因是手指(腳趾)末端小動脈痙攣。當它屬於原發病時,稱“雷諾病”;若為繼發,則稱“雷諾現象”。

無脈症,主要在大動脈上肢缺血癥狀,如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血壓低或測不出。但個別病人下肢中動脈也可發病,表現下肢冷涼、發麻、無力、跛行等。由於下肢動脈供血不足,致發涼怕冷,容易生凍瘡。檢查時可發現下肢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另外,缺鐵和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對寒冷耐受力低的人,血液中鐵元素含量不足,常伴有血漿中甲狀腺素降低,導致組織能量代謝發生障礙,產生的熱量不足。還有低血糖或低血壓等情況也易產生手腳冰涼。

如何緩解冬季手腳冰涼:頸後部保暖很關鍵
  為了讓血液及全身儘快暖和,做好頸後部的保暖很關鍵。頸後面板下有較粗的血管通過,且有支撐頭部的肌肉,可令全身加速變暖。天氣寒冷最好別穿領口大的衣服,外出戴上圍巾或絲巾,回家後可以先洗個熱水澡,用熱水沖洗頸部,可減輕畏寒症狀。注意足部保暖,寒從腳入。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給也很少,腳步脂肪多,更容易受到寒冷刺激。

每天早晨起床就做些簡單的運動,能加速新陳代謝血液迴圈,有助於強化體溫調節能力,比如健走、爬樓梯或原地跳躍,運動20—30分鐘,促進氣血執行,全身就會暖和起來。上班工作一段時間後,最好坐一個小時站起來走一走,工作時可以動動手指、腳趾,幫助血液迴圈,提高手足的溫度。

注意補充維生素。寒涼、生冷的食物本身可以消耗人體陽氣,導致寒邪內生,侵害人體。所以冬季要特別注意禁食生冷,多吃溫補的食物。同時,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也有利於緩解手腳冰冷。維生素b1、b2、b6能改善神經緊張、擴張末梢血管,改善手腳冰冷。維生素e可擴張末梢血管,對於末梢血液迴圈暢通很有幫助。

此外,多喝開水,慢慢吃飯,保護好腸胃,這些都是預防手腳冰涼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