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疰夏與中暑的區別,立夏保健小常識

再過兩天,人們就將迎來2017年的立夏了,作為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的到來就代表著盛夏時節正式開始了,防暑降溫也隨之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那麼今天的二十四節氣就為你介紹,立夏保健小常識:疰夏與中暑的區別。

立夏保健小常識:疰夏與中暑的區別

疰夏是什麼意思
  疰夏是中醫特有的病名,又被叫做“苦夏”,是炎熱夏季的一種常見病。中醫認為,疰夏是因為長期體虛者感受暑熱之氣所致。夏季,天暑下迫,地溼上蒸,體內溼熱過重,脾胃、心肺一時無法適應、調整過來,從而導致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及泌尿系統等紊亂,也叫做“植物神經紊亂”,並因此引發乏力倦怠、眩暈心煩、多汗納呆、低熱等外感熱病症狀。

疰夏的常見證型
  氣陰兩虧型疰夏
  證見神疲倦怠,乏力嗜睡,眩暈多汗,心煩口渴,納呆體瘦。舌胖有齒痕、苔薄、脈細弱。治宜清暑益氣養陰,方用清暑益氣湯加五味子、白芍等。

暑溼困脾型疰夏
  證見神疲倦怠,乏力嗜睡、脘悶納少,口淡噁心,便溏,苔膩,脈濡。治宜清暑化溼,方用藿樸夏苓湯合六一散。一般夏季過後,病情可自行改善,部分病人可呈現出逢暑必發的週期性特點。疰夏亦為中暑的先兆,若進一步發展可致中暑。

疰夏與中暑的區別
  疰夏不是中暑,專業中醫師指出,疰夏主要源於天氣的暑熱和體質的虛弱,而中暑是由於較長時間日光曝晒,體內散熱失常而引起的。但是疰夏可看作是中暑的先兆,若症狀加重可致中暑。

易疰夏的人群
  疰夏多發於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小孩,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最容易疰夏,因為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體溫調節及汗液排洩功能遠不如成人,特別要當心。同時女性發病大大高於男性,年輕女性發病比例也不小。

疰夏的人會感覺疲倦無力、噁心胸悶、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失眠多夢、持續低燒,無肉不歡的“食肉族”如今看到肉就覺得噁心,白白胖胖的人一下子變得精瘦精瘦,拍片驗血,都查不出什麼毛病。少數女性病人還會伴有月經不調、白帶增多、腰痠、浮腫等症狀。這些症狀,到了秋天,不藥而癒,來年夏天,照樣復發。

疰夏的治療方法
  飲食
  夏季的飲食原則應為健脾利溼,宜採用淡補、清補原料,如木耳、番茄、黃瓜、藕、豆腐、米仁、冬瓜、綠豆、胡蘿蔔、茄子、鴨子、鯽魚、鵪鶉等。水果從冰箱裡拿出來不要馬上吃,稍微放一會再吃。

每年夏天都會“疰夏”的人,可以在立夏之前,用黨蔘、五味子、麥冬、當歸、陳皮、青皮、甘草、黃柏、神曲煎湯,一日兩次服用,連續服用一週左右,能有效預防“疰夏”。而已經發生“疰夏”的人,在食物選擇上也要因人而異,體質偏實的人選清暑瀉熱的食物,年老體弱的人則應選益氣養陰的食物。

睡眠
  夏天晝長夜短,晚上睡眠少,不妨吃過中飯打個盹,補充睡眠。睡覺時,不要對著電扇或空調出風口直吹,天熱面板毛孔舒張,邪氣通過毛孔長驅直入,容易感冒著涼。

鍛鍊
  夏季時不要懼怕高溫流汗,還是要適當運動,可以到戶外跳跳健美操、游泳、跑步、跳舞等,可以提高身體素質,改善內分泌和新陳代謝,對調節植物神經和體溫都大有裨益。

誤區:利用疰夏減肥易昏厥
  醫師指出,疰夏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就是食慾不佳,不少愛美的女性還把沒有胃口看作是減肥最佳時節,但這樣做容易導致內分泌紊亂、消化功能障礙、內臟功能紊亂三方面疾病,嚴重的甚至會昏厥。

出現疰夏症狀,人體脾胃本來就較虛弱,而此時對營養物質的消耗本來就比較大,這時再不保證飲食規律,脾胃得不到營養供養,便極易傷及脾胃,加重頭暈、乏力等症狀。有的疰夏患者甚至還會得神經性厭食,即使天氣涼下來還是沒有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