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節氣養生之秋分養生先養脾胃

秋分節氣過後慢慢進入深秋,飲食不當和著裝不注意保暖容易誘發胃腸病或使舊有的胃腸炎病復發。那麼秋分時節如何養生呢?下面一起和老黃曆來看看。

節氣養生之秋分養生先養脾胃

今年9月22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秋分——“鬥指己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也“。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從秋分起北半球晝短夜長將越來越明顯,晝夜溫差將逐漸加大,氣溫漸降從而步入深秋。秋分之後,涼燥主氣,易發胃腸病或使舊有的胃腸病復發,這與護養不當有密切關係。

秋分時節五大脾胃保健法
  一、起居:早睡早起注意保暖《黃帝內經》記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秋分以後,氣候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時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

二、飲食:看體質吃健脾食療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不吃過涼、過燙、過硬、過辣、過黏食物,避免暴飲暴食,戒菸限酒。此外,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中醫養生學家還提倡在秋季期間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認為”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在配製這些粥品食療時,不妨選用一些中藥,如枸杞、懷山藥、黃芪、黨蔘、茯苓、丁香、豆蔻、桂皮等,可以提高保健強身、預防疾病的功效。以下推薦兩款秋季健脾養胃食療:

體質偏寒者:胡椒豬肚湯原料:新鮮豬肚一個,白胡椒15剋制法:將胡椒打碎,放入洗好的豬肚內,用線紮緊豬肚切口,放入砂鍋內慢火煮至爛軟,湯中放入少許芫荽調味,將豬肚撈起,棄肚內胡椒,食肉飲湯,鮮香可口。

功效:健脾溫中,和胃止痛。適應症:脾胃寒症胃病患者。

體質虛熱者:雙魚湯原料:魚膘(又名花膠)100克,鮮魚腥草100剋制法:魚膘用水先泡半天,切成細絲,旺火燒開,改用小火熬煮約50分鐘,再下新鮮魚腥草,滾十分鐘即可。

功效:清胃生肌止痛。適應症:胃熱症胃病患者。

三、理療:秋分灸防病保健秋分過後,天氣逐漸轉涼,此時艾灸可以扶助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虛寒性胃腸病、反覆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虛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凍瘡等患者艾灸更為有效。

秋分艾灸的總原則是要調理脾胃,滋陰潤肺。如果居家秋分灸,一般在秋分節氣當天以及前7天、後7天,共15天,每天操作,不要有間隔,這樣療效比較好。

禁忌:熱象明顯者慎做秋分灸;孕婦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

”溫熱療法“對於熱象明顯者來說可謂”熱上加熱“。咳嗽時痰黃、尿少、大便乾澀,多數屬於熱症;發燒、猛烈咳嗽甚至咳出血來,也屬於明顯熱象,皆不宜做秋分灸。糖尿病者易留疤,應慎施灸。老人的面板感覺遲鈍易燙傷,應由家人幫忙施灸。家人施灸時可將食指與中指置於穴位兩側,代老人感受熱度。

四、精神:保持神志安寧中醫有這樣的說法:”思為脾志,敏感多疑則過思,過思則傷脾。“傷脾則會出現因供血不足而引起的頭昏、乏力、心慌等一系列所謂”心衰“的症狀。因此,秋分養脾胃,精神調養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適應秋天平容之氣。

五、鍛鍊:適度戶外有氧運動。罹患胃腸病的人,除了更要注意飲食衛生,靜心調養自己的性格之外,可適度進行戶外有氧運動,如打太極拳、騎自行車、慢跑、做廣播體操等,以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