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蒼南望族殷氏的繁衍發展之路

解讀百家姓殷姓。為您講述一段關於蒼南望族殷氏的繁衍發展之路。殷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四位的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六。殷姓在全國分佈甚廣,約佔全國漢族殷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

蒼南望族殷氏的繁衍發展之路

在殷氏家族中,金鄉殷氏是小小的一支,2011年人口僅200人左右。然而200多年來,特別是民國以來,金鄉殷家人才輩出,代有達人,在商界、政界、學術界皆有不凡業績,為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不愧為蒼南近現代望族。

金鄉殷氏譜載始祖為“殷禹臣”,祖籍鄞縣殷隘(現寧波市鄞州區邱隘鎮前殷村)。清乾隆年間,可考始祖禹臣長子德明遷居紹興餘姚縣。清嘉慶年間,德明長子俊傑(1768-1831,金鄉殷氏族譜中為三世祖)由余姚南下至金鄉,形成今天的金鄉殷氏九房。

據民國《平陽縣誌·選舉志》、《民國縣誌·人物誌》和有關典籍記載,在清末的100年間,金鄉殷氏共出了34名人才,在清末近百年曆史中,出了18位朝廷命官,殷可鳳、殷洪疇、殷執中、殷殿鰲等四人分別任知府、知州和祿寺署正,官至五品;殷可銘帝任布政司理問,官至從六品;殷汝慶等兩人曾任知縣,官至七品;殷體研後來官至國子監太常博士,官至從七品;殷可坤、殷可富後來成為翰林待詔。民國以來,四世祖(四房)南華和四世祖(七房)南華後嗣名人輩出,其中六世殷汝熊、殷汝驪、殷汝耕三兄弟最為出名。殷汝熊曾任浙江、山東高等法院院長等職;殷汝驪曾任民國政府財政部次長;殷汝耕曾擔任北洋政府財政部司長。民國初,總統黎元洪為金鄉殷家祠堂親筆題寫“上善綿齡”旌表匾額,懸於中堂,為國內宗祠之罕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亦贈一匾。其後,殷家長江後浪推前浪,湧現了殷體揚等一批大學教授,殷之浩、殷琪父女等商界鉅子,上海市委副書記殷一璀等一批政界名人,沿續了金鄉殷家的輝煌。

歷史上任何一個家族,其興盛都有一個過程,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分析金鄉殷氏家族的崛起,本人認為受以下幾個因素影響:

一是受周邊人文環境的深刻影響。金鄉歷史以來文化底蘊就較為深厚,特別是明初建立衛城以來,一批文化精英聚集到金鄉城內,經過歷代的累積,產生深厚的文化積澱,對此後金鄉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種作用肯定會延續給後代。明成化間(1465-1487),金鄉衛辦有衛學,入衛學者稱軍生,一衛軍生有40人。近代以來,搬遷到此的金鄉殷氏肯定也會受到金鄉傳統文化的薰陶。

二是家族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金鄉殷氏始遷祖和二世祖原先都是官僚,後來棄官從事工商,首創“殷大同”燭、煙品牌,業務由金鄉、舥艚、馬站拓展至福州,並廣銷臺灣、香港、東南亞各國,“累金鉅萬、富甲省垣”,開清代國內外貿之先河,致金鄉殷氏富甲一方,蔭及後世,功不可沒。後來,殷氏家族的經濟實力在金鄉一直名列前茅,這對其後人的成才教育肯定大有裨益。人數並不算多的金鄉殷氏剛遷金鄉不久,就能夠把祠堂蓋得具有相當規模,佔地達1500平方米,並且富麗堂皇、十分氣派,就說明這個家族具有相當的經濟實力。

三是殷氏家族注重教育,在家族內部形成了爭先恐後的氛圍,極有利於人才的健康成長。殷氏自從搬遷到金鄉後就十分注重教育,百年間共出國子監太學生7人,貢生2人,教育質量十分高。一些後裔後來出任高官,家長也獲贈朝廷榮譽,於是更加重視教育,從而形成良性迴圈。光緒十四年(1888),邑人夏毓蘭等創獅山書院於金鎮(今金鄉鎮),殷汝熔與其族鳩貲購屋五楹,餘君壽施田200畝,充贍膏夥,瑞安名儒金稚蓮應聘講學。光緒卅年和卅四年,殷家就有殷汝驪、殷汝耕、殷汝威、殷汝劭等四名學生到日本早稻田、日本帝國大學等著名高等院校留學,殷汝驪長兄殷汝熊也曾留學日本。民國期間,殷汝驪倡導新學,在金鄉殷氏祠堂開辦了金鎮衛西學堂教育後人,聘請名師任教,如民國年間曾任孫中山總統府祕書兼代廣東國民政府司法部次長及國民黨黨本部主任的蒼南名人黃實就曾在此校任教,這些都說明這個家族極為重視教育。金鄉殷氏出了一批高官巨賈和專家教授,離不開該家族良好的教育基礎,也說明其祖先有先見之明。

四是殷氏家族敢於闖蕩江湖。金鄉殷氏本是移民,移民本身就具有敢闖敢幹的精神,這種文化基因,對其後代的發展極有好處。清嘉慶年間(1813年)南遷金鄉的殷族,近二百年來,在“列強競於商戰,奪我利權,而華商持退守主義,且護商之政末舉”之時,族長諸輩“遠展驥足,與歐美諸大陸間,高樹漢幟”,贏得非凡業績。這種愛國創業的不朽精神,應是當代振興蒼南之無價財富。

TAG標籤:殷氏 蒼南 望族 繁衍 #